回到工厂的话题上,要建设理想的工厂谈何容易。究竟多大的工厂对于汽车厂家才是最合适、生产起来最有效率的,还根本没有一个现成的说法。比如说,铃木最早的工厂就是总公司工厂,建筑面积5万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后来又建设了丰川工厂,但那也是个小规模的工厂,只是一个过渡。
接下来建设了组装四轮车的磐田工厂,建筑面积10万坪。现在回想起来,10万坪,相当于一个购物中心的面积了,那可是铃木当年用尽心力建设的工厂啊。
然而不久就又见狭促了,于是又建了湖西工厂。我当时反省了磐田工厂不够大的缺点,把湖西工厂的建筑面积设定到了20万坪。但由于排气规则的出台,铃木的产能缩减到了每月1 500辆的低迷水准,而每条汽车生产线的开工标准是每月最低生产5 000辆,可见当时的窘迫。外界甚至传出了“铃木大概要转让湖西工厂”的传闻。
意想不到的是,1979年出厂的奥拓大获成功,随着日益迫切的增产需求,湖西工厂马上显得狭促了。再加上当时计划生产出口到美国的轿车,湖西工厂显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于是铃木又买下了相邻地区的15万坪土地,建成了湖西第二工厂,于1983年竣工。
后来,整个湖西工厂的生产能力依然满足不了增产的需求,最终铃木于2008年7月在静冈县中部落成了相良工厂,建筑面积约70万坪,200万平方米,是湖西第一工厂与第二工厂加起来的差不多2倍。这块土地是早前就购买下来的,20世纪90年代,铃木致力于海外工厂的建设,所以等到国内的相良工厂开始建设,已经距离湖西第二工厂隔了24年。
说到建立新工厂的原因,还是国内生产能力逐渐不足所引发的。在那之前,湖西工厂每月有3次公休日出勤,但是这个做法显然不够妥当。每月1次公休日出勤还凑合,超过1次的话,会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我预计日本公休日出勤的加班费也会重新调整。比如说,印度尼西亚公休日出勤的工资是平时的3倍,其他国家也有数额不等的高额补贴,这对于公司经营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基于这种种原因,建立一个具备充足生产能力的工厂就必须提到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