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普京的政治生涯,不难发现,从1997年到1999年,短短三年间,弗拉基米尔·普京接连升迁高位,从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一步一步迈向国家最高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崛起有其客观原因。在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以及叶利钦施政引发经济下滑和政局混乱之后,俄罗斯早已精疲力竭。国家渴望找到能够真正振兴民族的领导人,俄罗斯民众也渴望出现强有力的政治统治者。各界关于普京是如何被选举为鲍里斯·叶利钦继承人一事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叶利钦在俄罗斯政局风云变幻的时期,看到了普京身上的特质,选中了他,从而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与普京的命运。
叶利钦曾经这样评价普京:“他反应极其敏锐,这一点让我十分惊讶。我有时会提一些犀利的问题,很多人都难以应对,但是普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却总是游刃有余。于是我发现,与我相比还只是个年轻人的普京已经做好准备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他也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是俄罗斯所需要的特质。”
普京刚刚来到莫斯科即将迈入权力中心的时候,正是俄罗斯内忧外患交织,国家形势严峻的时期。一方面,1991-1996年年间,俄罗斯的对内和对外政策都经历了一段耻辱的倒退时期,针对政策的改革,俄罗斯的政客们争吵不休。另一方面,叶利钦虽然袭击了俄罗斯议会,但却并未迫使他们彻底屈服。纵观国内,1996年6月的总统选举中,新兴的政治反动势力和寡头政治执政者地位上升;政府的经济改革运动陷入混乱,改革者们也乱了阵脚,俄罗斯的经济彻底衰退;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走上街头索要工资和津贴、抗议物价上涨。除此之外,战争破坏了车臣,使它日渐远离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地区领导们也通过一个又一个条约,使各地从俄罗斯联邦中脱离出去;在对待巴尔干地区冲突的问题上,北约拒不承认俄罗斯的历史地位;西方国家还将俄罗斯踢出了波罗的海地区;乌克兰与周围的同盟国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同时还与莫斯科起了冲突;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也在日趋僵化。
在一些评论家们看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向一个具有多元化民主的市场经济国家转变。从大方向来看,这是一个积极的轨道,但普京接任总理和总统后,国家却不再继续沿着这条轨道前行。因为对普京来说,他执政之初俄罗斯的状态正值低谷期。他认为,那时的困境都是俄罗斯政客们在过去动乱的10年间犯下的致命错误所致。1999年普京登上总统之位,正是为了终结这些错误。而且,他任总统期间的日常工作也能清楚地表明,他是在解决20世纪90年代遗留下来的问题。正如他常说的那样,他的目标就是纠正之前的错误,让俄罗斯重回正轨。
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野心勃勃的俄罗斯议会和势单力薄的总统之间形成了敌对之势。普京来到莫斯科的最初几年间,俄罗斯领导层内不断出现派系争端,政府要员频繁更迭,民众们从内心深处发觉鲍里斯·叶利钦已经无法控制局面。1993年,为了强迫顽抗的立法机构向他屈服,并归并到行政部门中,叶利钦围攻议会大厦,开创了一段持续了数年之久的由总统法令统治的时期。1994年,为了压制车臣共和国独立的苗头,叶利钦发起一场内战,结果却引发了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长达20年之久的暴力对抗以及不间断的反叛行为。1996年,叶利钦班子又发起一场有预谋的选举运动,让自己团队中那些不受欢迎的领导人继续留在克里姆林宫。为了争取寡头政治集团—俄罗斯私人商业领域领头人—的支持,叶利钦团队与这些人达成了协议。这些协议却使政治寡头利用市场经济控制国家政治,还因争相购买国家遗留资产而引发内部斗争。同一时期,俄罗斯在外交政策上屡屡受挫,与巴尔干以及曾隶属于前苏联的其他地区关系紧张,国家秩序混乱,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