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才我与妻儿共进午餐时,望着丁氏、卞氏,望着昂儿、丕儿,想到父亲、母亲,我想我不能苟且偷安、安于现状,以全国通缉的首要逃犯之身东躲西藏,让你们替我担惊受怕不得安生!是以,我唯有起事一条路—散家资,募义兵,讨国贼,伐董卓!父亲以为如何?”
“甚好!好男儿当做大事,这才像我的儿子!只是……我们曹家两辈人攒下的家资,再养活一两辈人是可以的,但要募义兵,起大事,还是嫌少。”
“请教父亲,如何是好?”
“你或可去找一人问问。此间有孝廉叫卫弘的,其家巨富,疏财仗义,一掷千金,若得其助,大事可成!”
有的人,仿佛天兵天将,为你下凡人间,埋伏在命运的某个转角,挺身而出,为你助阵—如此之人,我们在事后常心怀感恩,称之为“贵人”。
卫弘正是我命中的贵人。
话说翌日,我便携重礼去往卫府拜见他,刚将姓名报进去,便出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花甲老者,满面春风,笑脸相迎,一把拉住我的手,一直将我拉至府内客厅,方才抱拳拱手拜道:“英雄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我赶忙自谦道:“操杀贼未遂,安敢称英雄?”
卫弘请我入上座,说:“此言差矣!曹公有报国济世之心、舍生忘死之举,便是大英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更何况—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说,我是早有耳闻!”
我抱拳拱手还礼道:“先生过誉!操杀贼不成,反遭其通缉,一路逃亡至此,投靠本家亲戚,然杀贼报国拳拳之心未死,素闻先生美名,乃忠义爱国之士,今贸然登门拜访,还有大事相求!”
卫弘说:“英雄落难,还来看我,是看得起老夫,有事请讲!”
我道:“操决心已下,欲募兵起事,讨贼报国,无奈家资有限,难成大事,素闻先生家富、疏财仗义,望得先生资助,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于既崩!”
卫弘起立,再度抱拳拱手拜我,感慨至涕泪交流:“老夫家财万贯,用之不尽,膝下无子,留有何用?早有此心,在我生前,捐之于国,无奈上未遇明主,下不见英雄,今日曹公自天而降,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年富力强,胸有大志,精忠报国,令老夫一见如故,相识恨晚!既然,英雄看得上老夫这点家财,那就全都拿去吧,拯救我大汉!”
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行叩首礼,如待父亲一般。
朗朗乾坤下,扯一块白布,书“忠义”二字,成一面大旗,募讨贼义兵。
乐进来投。
李典来投。
夏侯惇来投。
曹仁、曹洪兄弟引兵千余来助。
袁绍、袁术率军三万前来会盟。
我心振奋,作檄文一篇,慷慨陈词—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此文作罢,我方才意识到:我天生的文采,一直貌似无用,只是为了通达这寥寥数语,字字千斤!
一石激起千层浪,待此檄文发出,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扬。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星星之火,顿时燎原。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数万者,有几千人,各领文官武将,纷纷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