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斋——品格(1)

夜晚的书斋 作者:曼古埃尔(Manguel, A.)


我有一个书单,开列着我书斋所缺少的书,希望某一天能买到这些书。另外还有一个书单,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空想,上面开列的书是我想要的,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书是否真正存在。在第二个书单上有:《鬼魂通史》,《希腊罗马书斋生活描述》,多洛西·塞耶斯(Dorothy L.Sayers)侦探小说(作者吉尔·巴顿·瓦尔希)第三册,切斯特顿论莎士比亚,《阿威罗伊(Averroees,阿拉伯哲学家)论亚里士多德摘要》,从小说描写的菜肴中编写的厨艺指南,安妮·迈克尔斯(Anne Michaels)翻译的西班牙作家卡尔德隆作品《人生如梦》(我觉得翻译者的风格非常适合原著的风格),《闲言碎语史》,路易丝·邓尼斯(Louise Dennys)著《出版生活未经删改的真实回忆录》,研究与写作均属一流的博尔赫斯传记,塞凡提斯在阿尔及尔被俘生活的真实记载,约瑟夫·康拉德未刊行的小说,卡夫卡的人物米伦娜的日记等。

我们可以纵情想像渴望读到的书,哪怕这些书尚未有人写出来。我们也可以想像书斋里充满了我们渴望占有的书,哪怕这些书根本无法接触到。这是因为我们梦想有一个书斋会充分表现我们每一种兴趣与爱好,它多种多样的复杂内容充分反映出我们作为读者的性情与品格。因此,我们也有理由设想,一个社会的品格,一个民族的品格,同样可以由一所图书馆反映出来,由许多书籍反映出来。这些书籍加在一起,从实用意义和象征的意义上,都准确地界定了我们这个集体。

彼得拉克也许是第一个创议人,他设想公共图书馆应当由国家出资经办。1326年他父亲死后,他放弃了法律学习,进入天主教会,并借此机会从事文学活动,终于在1341年被罗马参议院授予桂冠诗人的荣誉。此后若干年后,他轮流居住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一面写书,一面收藏图书,获得了无比的学术声誉。1353年,他厌倦了阿维农教皇宫廷的纠纷争吵,移居到米兰,帕杜亚,最后到了威尼斯。他受到威尼斯共和国总理的欢迎;总理为他在奴隶海岸(Riva degli Schiavoni)安置了一幢豪宅,以报答他捐赠出当时已十分闻名的藏书。彼得拉克对于捐赠提出的条件是:书籍要“妥善保存,放在水火不能损害的安全之处”。虽然他谦逊地表示他的藏书不算很多也不十分珍贵,但是他希望“这个光荣的城市将由政府出资不断增加各类书籍,而个人藏书家……也将效法榜样……这样就有可能建成一个著名的宏大图书馆,与古代的宏伟图书馆比美。”彼得拉克的希望不但实现,而且比原来的设想翻了几翻。今天意大利不止一个国立图书馆,而是八个,其中两个(罗马和佛罗伦萨两处)是国家级的中央图书馆。

在英国,建立国家图书馆的想法出现得很晚。1556年亨利八世下令解散天主教修道院,随即也解散了寺院的图书馆。此后,数学家兼星相学家约翰·迪(John Dee)向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女王建议成立一所国家图书馆,籍以收藏古代作家的手稿和图书,(约翰·迪本人就是一位图书收藏家)。在随后的伊利萨白一世时代,这个建议又由“古物收藏协会”提了出来,但仍旧没有受到重视。第三次建议呈送给继位的詹姆士一世后,国王表示同意,但是计划还未付诸实施,他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对此事毫无兴趣,虽然在他统治下照章任命了一位王室图书馆长来管理国王的乱七八糟的图书,工作也不见起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