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傅园”的台湾大学(1)

对照记@1963 作者:马家辉 杨照 胡洪侠


◎ 杨照

二十多年前,台大还没有那么大。从新生南路大门进去,直溜溜的椰林大道,两边顺次立着物理馆、总图书馆、文学院、工学院、行政大楼、农学院、研究图书馆等新旧不一的建筑物,然后路底有一大片振兴草坪,草坪一边是医护室,另一边是王大闳设计、有着折斜屋顶的学生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后门开向另外一条路,那条路上则有普通教室、综合教室等重要场地,另外还有篮球场。

篮球场后面是有跑道的大操场,跑道再过去则是棒球场和橄榄球场,隔着一条马路,是外表全白的体育馆,然后沿着辛亥路,校园的最边陲,散置了一排破落的男生宿舍。

回忆这些,是为了凸显其实那样的台大,在我们的眼中,已经很大了。已经觉得学校里有很多可供我们游逛探索。我们绝对想不到,在毕业之前,学校就悄悄朝后方扩张,多出了一块校地摆放新的语言中心、视听馆,当然更想不到离开学校几年后,台大不只越长越大,甚至索性整个转了方向。

移到当年我们根本不可能去到的辛亥路那一端。隔着种满绿树的辛亥林荫大道,对面以星巴克为原点,附近的巷弄中快速长出了大量的店家。这里,取代新生南路,成了台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区域。

我不认识的台大,已经超过我认识的台大了。另一个感慨,也就越来越怀疑,那么我所认识的那一部分“老台大”、“小台大”,对今天在台大念书的人,有什么样的意义?还有意义吗?他们的空间经验被稀释了,他们的空间记忆搬离开了,那么我们认定的台大,对他们岂不等于不存在了?

如果不再以新生南路为主要出入门口,那么势必更少有机会走进傅园了。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念完台大,从来没进过傅园,可是那个时代,毕竟傅园还维持了一种浪漫鬼魅的独特形象。傅园不大,但功用真大。傅园的中心,是老校长傅斯年的埋骨所在。在傅园,可以讲傅斯年的故事。五四运动参与“火烧赵家楼”的革命青年,办《新潮》杂志和老师们的《新青年》相呼应。后来成了杰出的历史学家,更活跃于经营“学术政治关系”,运用手腕促成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设立,事实上,史语所是中研院开院的第一个研究所,至今留着“天下第一所”的“大号”。这样的人来台湾接掌“台北帝大”改制的台湾大学,却在省议会和省议员激烈争吵,突然间脑溢血,就过去了。所以才会埋骨台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