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四”前后求变革(2)

舆论领袖 作者:鲍丹禾


因为和总经理高凤池在工作上有一些分歧,1920年,张元济辞去商务经理的职务,改任商务监理,不负责具体事务。后来,王云五进入商务印书馆,在白话文图书出版方面作了很多贡献,而做了监理的张元济,则把更多精力投入他所钟爱的古籍出版工作。

20世纪20年代,以一家民营出版企业的力量来做古籍善本收藏和出版的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在张元济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涵芬楼藏书日渐丰富,出版工作也日见成效。在藏书、出书的过程中,不能不提到傅增湘对张元济的帮助。

傅增湘,字沅叔,晚号藏园居士,和张元济一样,他也是清末的翰林。民国建立后,傅增湘热衷于古籍的收藏,因为藏有两本珍贵的《资治通鉴》,他把自己的藏书处称为“双鉴楼”。傅增湘历经多年收了很多善本,以至于王国维说:“此间无书,有则必为沅叔所得,虽书肆不能与之争。”张元济为涵芬楼挑书买书,为出版《四部丛刊》等书选目、校勘时,都得到傅增湘的鼎力支持。两个人一谈起挑书、买书的事情,经常通宵达旦都不觉得累,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两人多年的通信就有三十多万字,里面都是谈看到什么书、什么价、怎么买,或者书怎么印、怎么出版等,别无他言。

为了藏书方便,同时也为了方便普通百姓阅读更多的书,张元济在开办了涵芬楼之外,又开始创办东方图书馆。原有的涵芬楼是古籍版本库,而东方图书馆定位为公共图书馆。1921年已经做监理的张元济经董事会同意,用公益基金筹办东方图书馆,开始拨款四万元,后几年又陆续有一些拨款。东方图书馆于1926年5月开始接待读者。东方图书馆和涵芬楼的对外开放,体现了张元济教育惠民的思想。当时很多爱读书的普通人来到东方图书馆就会有由衷的幸福感,写下很多笔记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时的张元济即将迈入花甲之年,如果说他多年来编辑印制的《四部丛刊》等古籍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那么他还有一个愿望:影印《四库全书》。

早在1920年时,张元济就动过影印《四库全书》的念头,因为当时法国要退还庚子赔款,这笔款可以作为影印的费用。北洋政府提议按照原书大小影印,并交给商务印书馆做。张元济为此到北京和朱启钤、叶恭绰商议,但后来因为政府要求太高,带来耗资巨、用时长等问题,最后只能暂时搁置。

1924年,张元济再次考虑影印《四库全书》,他和前清内务府协商后,获准借文渊阁本运往上海。这次的计划不同于四年前,不是同比大小影印,而是将版式缩小影印,所以成本、工时都可以节省不少,但即便如此,也得要五年才可以完成。商务印书馆就这件事和北洋政府的多个部门商谈备案,就要达成协议时,不料当时的总统府秘书厅发公函,严禁《四库全书》出京。张元济请老熟人孙宝琦帮忙,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