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人才倍加呵护(2)

舆论领袖 作者:鲍丹禾


1926年,中华书局发生工潮,黎锦晖在此时提出辞职。陆费逵对这位高产的编辑颇为不舍,更担心这个人才被商务印书馆挖走,就改聘黎为局外编辑。后来黎锦晖组建中华歌舞专门学校,逐步脱离了中华书局。

黎锦晖所主持的“语专”是陆费逵推行国语运动的试验场。“语专”的设立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特别是暑期讲习班,请来著名的学者讲课,全国各地的小学校长和国语教员甚至海外侨胞都积极报名上课,学员经常达到上千人。“语专”的教员经常被请到全国各地去讲学,盛况空前。

送走黎锦晖,中华书局迎来又一位才子钱歌川。钱歌川20世纪40年代亲手创办了台湾大学文学院,他能在文坛上名声赫赫,与他的中华书局生涯大有关系。

钱歌川是由他的同学丰子恺的老师夏丏尊介绍进入中华的。初任编辑,他的月薪就是120元,这在当时属于高薪。入局不到两个月,就赶上陆费逵等中华书局的管理层要去日本考察出版事业。钱歌川因为留学过日本,日语很棒,便随同前往,担任翻译工作。一趟下来,陆费逵对这个年轻后生印象深刻。后来钱担任了《新中华》杂志的主编,和文坛交往加深,他自己也在杂志上频频发表文章,1933年,他以笔名“味橄”连发十篇描写北平风物的散文,并由中华书局结集出版。这本书深受市场欢迎,许多人打听这个“味橄”是谁。后来,钱歌川又连出两本散文集,名声越来越响。

中华书局给了钱歌川很多机会,钱歌川也投桃报李,工作表现十分出色。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出850个单词的基本英语,以便于英语教学。钱歌川觉得这个很实用,就引进国内,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基本英语”系列书籍,作为教材在电台进行广播教学,广受好评。这套书籍为书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他还是《辞海》的主要编辑者,负责新文学名词的解释。

年轻的钱歌川不甘心一直做编辑,1936年,他决定到英国留学,费用由自己的文章稿费和书籍版税出。惜才的陆费逵为他出国的事专门给编辑部批了一个条子:“钱歌川去英,事为公司撰文购书,自二十五年九月起,一年为限,薪水照送。”也就是说,明明钱歌川是自费出国,陆费逵却白送他一年的工资补贴,这对完全自筹经费留学的钱歌川来说,是笔不小的数额,而且陆费逵还送他一笔盘缠,节省了他的路费开支。陆费逵这样做,当然是希望钱歌川学成归国后能继续为中华书局服务,可惜因为战争的原因,钱没有重回中华。

虽然离开了中华书局,但钱歌川和黎锦晖、周宪文一样,为自己曾是书局一员感到骄傲。1982年,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耄耋之年、身居海外的钱歌川还专门撰文纪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