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 扭 秧 歌(1)

空手套白狼 作者:彪叔


(一)

最近这段时间,张慧能只要眼睛一闭上,耳朵里就总是响起锣鼓和唢呐的回声,以及伞头声嘶力竭的歌唱声。原来这是他在农历“二月二”应邀观看驼城人扭秧歌表演的余音缭绕所致。记得当年自己在伦敦上学时曾参加过一场反种族歧视的示威游行,完事后只要一闭眼,也是会出现这种口号声的耳鸣和回响,也是持续了个把月时间。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那次是英语的喧闹。

高英说,驼城人闹秧歌按古礼一般从正月初七开始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结束。这回你务必要看,不敢错过了,就在骆驼广场。下午两点开始,晚上还要表演九曲黄河阵。这扭秧歌可是民间艺术的综合体,它包含了狮子舞、龙灯、跑旱船、跑驴、腰鼓、高跷、霸王鞭等社火大节目和踢场子等小节目。高英说得张慧能心痒痒的。

骆驼广场就坐落在榆溪河畔,明长城脚下。差不多有十个足球场大。张慧能赶到广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一片红色和绿色的海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广场的这尊骆驼雕塑——一头母骆驼昂首天外,它怀里的一只幼崽在甜蜜地嘬奶。背景是茫茫沙漠。广场上已是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而此时,交谈只能靠猜,讲话只能靠喊。

高英很费劲地向张慧能介绍驼城大秧歌的基本情况,趁着这闹秧歌还没开始的空当。其实张慧能在来之前也上网查了查,原来陕北大秧歌起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的活动,相传北宋时已经存在。原名为“阳歌”,所谓“言时较阳,春歌以乐”。《米脂县志》载:“起源于古代祭祀,又名阳歌。时转阳春,歌以乐之。”

高英介绍道:咱这哒有“锣鼓一响,喉咙发痒”和“锣鼓一响,脚片发痒”之说。只要一听到锣鼓家什响,人人都要敞开嗓门唱,扭起舞步跳。正月里,咱驼城是村村闹秧歌,户户排彩门,人人转九曲。一场完整的秧歌活动持续大半个月,具体程序主要有起场、谒庙、排门子(沿门子)和打彩门。起场就相当于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员在会长主持下召集的动员大会,这个程序的最重要的事项是对伞头的授权。过去伞头都是用摇“虎撑”来指挥秧歌队变换队形,现在大都改用哨子了。虎撑的寓意是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传说药王孙思邈曾用虎撑治好了老虎的口疾,所以陕北民间游医走街串巷行医时就摇动虎撑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形状:铁圈以上、下两页相扣,两页铁圈的空隙中塞有钢珠,摇转时钢珠在铁圈中发出清脆的响声。);谒庙是古老的风俗,说明大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排门子也叫沿门子,不管从前村开始还是从后村开始,一家也不敢漏下。山再高,沟再深,也得去。而且必须走大路;打彩门是咱驼城大秧歌中最热闹、最红火、最有趣味的场面,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关口。咱们今天观看的就是。打彩门说的是你秧歌队给本村都拜上年后,你还得给邻村乡亲们拜呀。这邻村听说你要来,就扎上三道彩门迎接你。说白了是设置了三道障碍、出了三道难题让你做。伞头此时是最最关键的人物,搞不好不让你进村门,还要你换伞头。毕竟伞头才是秧歌队的灵魂。张慧能远远看见广场中央用柏树枝扎了三道彩门,两支秧歌队伍已经面对面排列整齐,少说每支队伍也有40人。但队伍从头至尾,演员的着装和行头都不太一样。他问高英,秧歌队是不是还有角色分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