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侃:亦庄亦谐真醇儒(3)

民国底气 作者:王学斌


其实黄侃同陈独秀的恩怨还不算什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黄侃骂得最惨、取笑最多的当属年纪轻轻便“暴得大名”的胡适大博士。胡适和黄侃同在北大任教,但两人分属新旧阵营,素不相能。黄侃每次见到胡适,总要嘲讽、奚落一番,胡适知道他平日好发“疯”,且比自己年长,于是每每谦让。

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不解甚意,问何故。黄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不应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胡适啼笑皆非。

还有一回胡适去赴宴,刚好黄侃也在场。宴席中间,胡适偶尔和人谈起墨学,滔滔不绝。黄侃听得不耐烦了,突然在一旁骂道:“现在讲墨子的,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胡适知道黄侃“疯子”脾气又发作了,假装没有听见。黄侃见胡适不加理会,于是心生一计,又接着骂道:“便是胡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蛋。”胡适听后,忍无可忍,指责黄侃不该骂他的父亲。黄侃却微笑着说:“你不必生气,我是在试试你。墨子是讲兼爱的,所以墨子说他是无父的。你心中还有你父亲,那你就不配谈论墨子。”结果全座哄堂大笑,弄得胡适哭笑不得。

胡适一生著述颇丰,洋洋数千万言,学界中人十分佩服。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都没有写完。《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原因之一是太忙,二是兴趣太多太杂。黄侃等旧派中人常以此诟病胡适,有人还呼他为“上卷博士”。黄侃还曾拿此事在课堂上当作笑料。他对在座的学生说:“昔谢灵运为秘书监,今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问其原因。黄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边没有了也。”

对于胡适文学革命的主张,黄侃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反对,一有机会便提出来大骂。据曾在北大读书的罗家伦回忆,他有一次在课堂上大声地说:“胡适之说做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颈子来给人砍掉。”

还有一次,他上课时谈到文言文的简明,就说:“白话文与文言文的优劣和价值,假如不以字多为优,不以花钱多为贵,请看下面的例证:某留学生在美,其母死在家乡,电催奔丧。如用文言文发电报:有‘母死速归’四字足够了。无论识字与否,一看一听就明白,不必多加解释,如用白话文,则必云:‘你的妈妈死了呀!赶快回来吧!’四字变成了十一字,再加上两个叹号,电报费几乎增加了两倍,孰优孰劣,不辨自明。”很明显,他将矛头对准了大力提倡白话文的胡适。

平心而论,黄侃站在旧派立场上反对胡适等人的新文化主张,实在是逆潮流而动,不太光彩。加之黄出言不可谓不恶毒,大都是些村夫骂座的路数,着实有损其国学大师的形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黄的这般举动倒也颇能体现他真性情、无城府的一面,也算是一名“另类君子”吧。二十多年后,1946年清华大学校庆时,校方特邀胡适讲话。胡适谈到他与清华大学的关系,有一年,清华请他当校长,他回了个电报,说:“干不了,谢谢!”他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钱。诸位看,用白话,五个字不也成了吗?”在场的同学们都笑了。可是此时,黄侃已经死去十一年了,再也不会出来和胡适唱对台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