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继哈勃和韦伯之后,新的大型天体望远镜被发射到了太空。于是,人们终于看清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那是一种具有砖纹的网状结构。里面好像有山水,有走兽,有群蜂般旋转不停的巨型碟状物,还有遍布各大星系的墓碑状黑色物体,骨牌般整齐地布下宏阵。这一切并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它们又像是一些生动的记号,虽然有着涂鸦的特性,却充满活力,并具有很大的域宽、背景及气场。
第一次,宇宙被一种可视的连续物质联系在了一起。
但它是一件作品吗?
展厅又在哪儿呢?
我伫立在地球上,就能清楚地听到大量来自宇宙的声音。有的是生物的,有的是非生物的;有的是人类的,有的则不知是什么文明的;有的来自百亿年前,有的只是产生于最近的几小时、几分钟;有的像是我熟悉的人,有的则十分陌生。有一次,我恍惚觉得听到了逝去女友的声息。我还未忘怀她吗?她还在惦念我吗?她真的已经升天了吗?是的,她很可能再生在了宇宙某个地方,成为异世界的一员,并在那不知名的时空中与我的心灵形成了量子纠缠。这常常使我觉得宇宙在开放中保持着封闭,它并没有任何的随机性。
那时候,国内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专门做一种生意,即推销一种概率互联技术,可以帮助顾客通过砖瓦的声音找到亲朋故友的下落。但是,往往找到之后却是对面不识。尽管这样,人们也还是要锲而不舍地找下去吧。
美国科学家猜想,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就是建造在一个巨大废墟上的一间房屋。但那个废墟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这涉及宇宙的私密性。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代替了大爆炸和超弦假说,成为当代宇宙学的核心命题。一些学者推测,我们的宇宙正处于一个再生的周期之中。它在幼年时蒙受的灾难,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人类作为一种渺小的生物,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与之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于是,以此为文学的基本内容,在日本和韩国出现了诗歌的复兴运动。主要是围绕建筑题材,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派。诗人们歌咏道:世界就是一块砖。
后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再生素,认为它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元素,谁掌握了它,谁就能避免自由能为零,从而永远不会抵达最大熵。但如同燃素说和以太说一样,这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有一些俄罗斯飞船成功地探索了银心中的大黑洞,宇航员自称看到了某种废墟般的构造,具有晶体般的蛇形,其实是由连续质点系构成的实数空间,并暗示出微分方程最终是用来表述生命规律的基本数学形式。对此人们还不好理解。世界上最强大的几台超级计算机都在不停运算,试图破解其中的奥妙。
目前,这一发现产生的效果更多是心理上的:认识到宇宙可能是一座可以用量子矩阵力学来作近似描述的废墟后,人们多少放心了一些,觉得这个资源还可以用上几百亿年。至少,制作大量的再生砖是不成问题了。
由于宇宙的继续存在,地球人受到了鼓舞,也想到要作出一些贡献。那么,坚持不懈地打造再生砖,其实就是这项超脱了个人局限性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吧。在未来的终极灾难来临前,微不足道的人类也是能够发挥一定作用的吧?我们一定要赶在那场灾难到来之前准备足够的再生砖。我们已经深刻领会了灾难对于我们再一次走向繁荣的意义。我们能够自己拯救自己,而不需要别的什么力量的援手。
但关于究竟什么是再生砖,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还在继续,看上去是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