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样和世界相处》 书摘(2)

这样和世界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到了科学发达时代后,实验方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并且被采用。人们利用逻辑和机器,谨慎选择问题及安排测验,希望对人的感官,对智能、个性、人格有更多了解。不幸的是,用这种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性后,人格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就逐渐丧失了。后来出现的遗传学理论,又把整个人性都放弃了,事实上,遗传学也只能证明某人拥有的生物能力,而不是具有使用这个基因的能力。内分泌腺影响理论也指向同一方向,他们把力量集中在自卑的一些病患案例上,以及在器官有缺陷时,人们的心理补偿问题。

接着出现了精神分析学派,这让心理学经历了一次“文艺复兴”。无所不能的人类(命运主宰者)在性欲(libido)的名义下复活了,在地狱中痛苦,在潜意识中得到巨细靡遗的描述,“原罪”也在罪恶感中得到同样的表现。这时,天堂没有列在精神分析的清单中,但是日后创造的“理想自我”概念,也就是“个体心理学”的完美“理想”理论,支持了这个观念。尽管如此,这个创新的理论是往生活风格、个人的惯性运动路线上,以及向人生意义的新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尽管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沉迷于他的性隐喻,因而无法觉察到在人类前面盘旋的这个目标。此外,精神分析学说“被骄纵儿童”的世界拖累得太厉害了,使其总是把这一型人格看作是心理结构的永恒样式,也使其看不到人类进化中较深层的精神生活。其暂时成功,是无数骄纵放肆者支持的缘故,这些人很高兴地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这是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也因此更强化了他们自己的“生活风格”。

那些使用精神分析技巧的人,投入很大的能量和耐心,想借着这个理论来证明:人的表现行为、症状是和性欲连在一起的。

这个结论,使得人类的行为,在本质上看上去都像是一个虐待狂所表现出的冲动。

然而,“个体心理学”首先就很清楚地指出:“所有的失常行为,都是起源于骄纵儿童对世界的不满。”不过,精神分析也有一条认识进化冲动的途径——对冲动的暂时适应。可是这一努力没有成功,它以常见的悲观态度,把死亡意愿这一观念看成是人们最终要完成的目标。但这并非是积极且健康的适应策略,仅是期待终会到来的死亡而已。

因此,个体心理学坚决地站在进化的立场,而且从进化的观点把所有人的奋斗看作是个人追求完美的奋斗。对生命的渴求,不论物质的、精神的层面,都是和这种奋斗意志连在一起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当每个人的心理形式出现时,都是由负面向正面的状态前进。每个人在他生命初始时,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些惯性定律,为了顺应这些定律,他会利用他内在的能力、缺陷,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最初印象,来设定他自己的行为法则和思考逻辑。惯性律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拍、旋律、方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把自己和那些无法达到的完美理想做比较,因此总是会受到自卑感的压迫,但也会因为它的驱策而向前奋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