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里不管是谁——曹禺院长也好,导演、演员也好,舞台工作者也好,行政人员也好,以至剧院的家属小孩也好——没有人叫他为“副院长”或“副总导演”,而我们都亲切地直呼其名,叫他为“山尊”。他呢,不但不计较、不生气,反倒愉快地高声答应下来。他说:“这样叫着不生分,显得格外近乎,是一种‘爱称’。”
欧阳山尊,原名欧阳寿,九十五年以前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他从小就过继给父亲的胞弟欧阳予倩先生,这位中国话剧艺术的创始人、戏剧大师,便成了山尊戏剧艺术上的启蒙者和导师,其重大影响直至终生。山尊在中学毕业以后不久,就开始在“左联”领导下的“五月花剧社”,参加《乱钟》、《回声》等剧目的业余演出,走向了戏剧事业的征程。
山尊说:“抗战爆发了,革命的浪潮很快把我头脑中一切不合时宜的幻想冲洗得一干二净!天事地事,抗日救亡不当亡国奴是大事。”于是,他毅然投身于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启了自己一生的昂扬的戏剧生活。
1939年,山尊被调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作为文工团的副团长,“连踢带打”,编、导、演样样都能干,甚至还要登台演京剧。此时,他自编自导了《过关》、《毕业上前线》、《工作在检查》等等剧目。在他们开赴前线的过程中,山尊更是宣传鼓动、打前站、做收容、检查纪律、组织民运等,任劳任怨,无所不干。在抗日战争期间,山尊主要工作在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剧社”,担任过副社长和社长。他先后编、导、演了《麻袋》、《一万元》、《黄河三部曲》、《第四十一个》、《旧恨新仇》、《宣传》、《警备队长》、《贺宝元回家》以及《治油旱》等剧目。
在1942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山尊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在会上,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致信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