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命运就是孤独,诗人的财富就是语言,因为孤独,他找到了语言,因为语言,他抓住了孤独。在这里,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处境(一个人的宫殿),确定的是“一人”的立场(一人打造着明亮的星星),我们似乎看到,诗人为了寻找适于歌唱的语言,不惜自我放逐,置身于自说自话的荒凉境地。是的,“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求于己。”[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这是一种远离,一种退却,当他远离了尘嚣,退却到灵魂深处,也便触及了通向信仰之路,触及了拯救之途。当然,这信仰不必是具体的关于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信仰,只要符合心性,相信痛苦的另一半是幸福就足够了。那么,曹有云的“信仰”是什么呢?是诗歌——真理?诗人确曾说过:“诗,是受到致命伤的真理的居所。”(曹有云:《何为诗》)但是,现实带给他的启示是黑暗涌起,时间凋零,诗何在?真理何在?诗人所能信靠的,只能是自己了,他所剩下的,也只能是“词语和幻想”。所以,“语言”敞开了一条活路,使他视语言如黄金,视词语如粮食,视诗如性命,如是,“奋然挑亮词语之灯/独自遍访事物之门”——
语言,语言
让我存在,让我幸福
活我性命的语言
语言,语言
让我忧患,让我窒息
要我性命的语言
——《语言: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