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首诗点燃众将军抗日怒火(2)

浴血长城 作者:孙正连


一首诗,点燃了各位将军的激情,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众将齐喊:“好!”

“好!”徐庭瑶又喊了一声,“我看咱们就以关师长这首七言诗向蒋委员长请命,同意的,在上面签上名字。”说着他第一个在上面签了名。

有了军长的第一个签名,作为军人,没什么好说的。当各位在诗的后面签上名字之后,徐庭瑶数了一下,说:“总共十七位将军签名请战,我马上报给委员长,各自回去做好准备,等待命令。散会。”

日本关东军进攻山海关,进攻热河,进攻华北,全国舆论沸腾了。各社会团体组织请愿团去南京政府门前请愿,各大学的师生纷纷罢课,各界民众上街游行,一片声讨之声,矛头直指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抗日。

蒋介石此时承受着全国舆论的压力,中央苏区“剿匪”的压力,日本进攻热河的压力。他原指望张学良的四十万大军抵抗住日军的进攻,最好乘势收复一些失地。可是每天接到的,都是热河省连连失地,日本关东军势如破竹的消息。对于这些地方军,他没指望他们有太大的作为,只要顶住,等他把中央苏区“共匪”剿灭,然后大军北上,完成“攘外安内”的大计。可是华北危急,国内舆论使南京政府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而国内各派势力也在暗中活动,这让他左右为难。他更不甘心“剿共”功亏一篑,但华北又不得不抽出一支部队,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正在此时,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提出北上抗日,他便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但第四师不能动,因为那是“剿共”一线部队。在国民党军中,尤其中央军内,主动上书请缨长城抗战的第一位将军就是徐庭瑶。

1933年2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调防北平,调第一军之第二师,第十四军之八十三师隶属第十七军,参加热河保卫战。所部二十五师为先头部队,马上出发,余后跟进。

1933年2月24日,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接到军长徐庭瑶的命令,忙电告副师长兼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立即返回师部,商议部队开拔之事。关麟征对东北日军的情况,除了简单的战报外,所知不多。对东北军的情况,他虽然多少知道一些,可真实的情况,也还是不清楚。另外,部队要开拔了,可3月份的伙食费还没有着落,军里说军政部还没有拨下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今一个理。没办法,他只有从地方绅士那借了。可是借个万八千的好办,可这行程两千多里,一万多官兵,至少得十万大洋的开销。关麟征只好硬着头皮去商会借款。没想到,商会一听说部队北上抗日,马上就筹集了十万大洋交给了他。

杜聿明的旅部随部队在霍邱,接到师长的电报,立即驱车往蚌埠的师部赶。

杜聿明生于1904年11月28日,二十九岁,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黄埔一期。1930年年初,任张治中教导第二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同年冬,教导第二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四师,杜聿明改任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1932年年初,徐庭瑶的第四师奉命开往皖北,参加大别山围剿红军作战,因功晋升少将团长。这年冬,徐庭瑶升任第十七军军长,杜聿明被委任该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升任该师副师长兼第七十三旅旅长。

关麟征借款回来,和杜聿明一同来到军部,见军长徐庭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