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历史的一部分了。其实,每一个时代、每一种人群都随时是历史的一部分。
然而,当你一天天老去时,你会看着镜子里逐渐变形,疲惫的镜像产生出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以及不知所措,这就是你的历史。你的衰老是被如何衡量的呢?是被你的过去、你的往事、你的苦难以及你的财富来对比测算的。
25年前,我还在国家机关工作。那时候不知道有《中国企业家》这样一本杂志,我生活在另外一群精英阶层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候每天跑中南海,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另外一个机关,看到前面路上走着两个人,年轻气盛的我就摁响了自行车铃。那时候的自行车铃清脆悦耳,是警示,也是问候。前面的人回过头来时,把我吓得差点儿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是赵紫阳总理!他看了我一眼,退到了路边,他的小警卫员愤怒至极地盯住了我。我魂飞魄散地乖乖站在路边,目送总理远去。第二天,中南海里边的各个单位都接到通知,凡是骑自行车见着领导或行人时,要下车推行而过。我知道,这是我惹的祸。
离开中央机关经商至今,时不时地会在不同场合碰着以前机关里的老同志、小兄弟。老的更老了,都已退休,一谈话,就讲的是过去,他们还管我叫“小黄”;年轻的,也老了,一谈话,就说的是谁谁谁现在在哪儿,他们管我叫“老黄”。前不久,在北大一个饭桌上,中途有人来进酒,依稀看得出面熟的模样。寒暄一番,想起来是当年机关的小战友,如今已是中宣部司局级干部。开口叫他“小蒲”时,他面露惊讶。他说,如今早已无人称他为“小蒲”了,就连部长也管他叫“老蒲”。25年,时光飞逝,中央机关当年在我印象中留下美好印象的那一群人也成为了历史。当然,他们也是我的历史的一个部分。如今,他们还在高墙大院中运筹帷幄。我呢,像江湖上的鸟儿,飞山越水地做着我自己。只不过与我当年毅然出走、下海而去的火热岁月相比,当今社会流行的是打破头进机关、当公务员。
另外一群人也是难忘的。他们是谁呢?是我儿时的邻居、同学以及偷鸡摸狗、翻墙拆瓦的伙伴。眼下,这一群人大多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了。他们在家乡终日朝九晚五的活,喝起酒来似乎不兴划拳了,干什么呢?掷骰子。我想,这也是一种书写历史的办法。在他们的生活层面是没有中国企业家这一概念的,就跟前面所提到的红墙大院里的人们一样,属于不读或不屑于读《中国企业家》这样杂志的人群。如今的家乡有一半人群都自豪地对外宣称认识我。前一阵子,我登珠峰回来,在北京宁夏企业商会相聚一场。席间,从宁夏来了一位老者,经再三提示,终于想起他就是我儿时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大哥。那时的他,属于文革前最后一批大学生。在儿时的我的眼里,他知识渊博,让我十分崇敬。如今在酒桌上,看他已经老态毕现。然而,还能依稀找得出当年的那种说理论道的知识者形象。他谈起我的许多事情我都不记得了,或者说我假装不记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人从山鸡变为凤凰的过程或结果,我看到的是一根由苦难和血泪织成的个人历史链条,哪一个环节也无法忘记和抹去。
此外,还必须讲讲另外一个阶层的人。他们是什么人呢?是未名湖畔的人,是博雅塔旁的人。30年前,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住在32楼,每天身上都会带着棒子面糊糊的印迹。那时候的北大,有一批才华横溢、痴心不改的教师队伍。我清楚地记得,上谢冕老师的课时,一定要坐在前排。因为他激情澎湃,随时会读出一篇篇动人的诗篇来。他从开始讲课到下课铃响,音频都是不改变的。当然了,大家也得非常小心,因为他讲课时,经常会唾沫星子四溅。如今想来,那可能就是所谓“知识的甘露”吧!袁行霈老师呢?儒雅,自如,一手板书龙飞凤舞,真正是一堂课的美学享受。30年过去了,我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阶层的人,有着自己的生意与生活。因为诗歌的缘故,还与这些老师们保持着联系。如今的他们,也变成了另外一个阶层的人。是什么阶层呢?那就是时代的精神象征、文化象征。如今的谢冕老师、袁行霈老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泰斗。你想一想吧,当年,我居然听他们讲过课,后来还跟他们一起喝过酒,这是多么的荣耀啊!
到现在为止,我描述过了3个阶层的生活与“生意”。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中国,这就是时代。而我,最最幸运的是,身在其中。
等我看到《中国企业家》时,是15年前的事了。1996年,因为读中欧的EMBA,我开始读财经类杂志和书籍。那是西方的管理学著作像朝霞一样进入到中国社会,那是一个《第五项修炼》与《胡雪岩》、《曾国藩》并存的年代。然而,灿烂星辰中,我一眼挑出了《中国企业家》。15年来,它一直在给我们讲一个大的故事,一个宏大的叙事。它报告给我们一个新的阶层正在兴起,这种兴起是血腥的和激动人心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它记录的是许许多多众生豪杰的折戟沉沙。比如说,像德隆、牟其中等等。每一次,阅读一个人的失败的历史,我就发问:下一个是谁呢?当然,那时候还轮不到是我,因为我当时还近乎于一个穷人,尚无资格列入成败行列。然而,我所做的是,仔细研究每一篇文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新的人群里,也就是放在一种历史当中。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句话:“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我想我要做的就是这个阶层的人,因为我已经不做或不可能再做那3个阶层的人。这也许是我的历史源动力吧!《中国企业家》的诸位同僚们看到此,也许已经会不由自主地提出该向黄怒波收培养费了。是的,读中欧EMBA花了几十万,它让我有了企业的思维,发财致富、游山玩水,顺便还登上了珠峰。此外呢,还真正地站在了这个阶层的人群中。但是,15年来,我实际上一直在课堂上,在案例中,在跟随着《中国企业家》共同成长。
如今看来,15年一笑,高墙里的官做得更大了,校园里的都成了泰斗,众生们还依旧是众生。然而,《中国企业家》上的这个阶层却完成了化蛹成蝶、发财致富的轮回。这真正是一个奇妙的社会和时代。但是,静心想一想,经历了或者说跟上述3个阶层千丝万缕的发展和关联,我还是愿意手捧一本《中国企业家》站在时代的行列中。
人,都在衰老,我们的时代却越来越年轻。这是一个返老还童的岁月,以及一个凤凰涅槃的时代。还有一个越点越亮、燃油不尽的火炬,这就是《中国企业家》。
2009年《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召开时,有一位来自北大的青年学生一直往我的手机里发信息。他说,黄老师,我恳求您把我带进会场。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中国企业界最盛大的活动,我想见识。作为商场的人,我常常是麻木的。一是因为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了,我无法不冷酷,无法不漠视。另一方面,年会的规模太大了,嘉宾如云,都是需要刷卡进门的。此外,如今的《中国企业家》年会已经是一种时代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它真正成了一个阶层的年会和生活。自然,我无法将这位学生带进去。然而,时隔半月之后,我在出差的路上心中一直不安,思来想去,是因为这个学生。他让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时代,想起了第一次捧起《中国企业家》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心情,他是多么渴望进入这个会场。由此想到的是,他向往的是这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一个阶层诞生了!这就是一本杂志的力量和历史。还说明什么呢?一个时代终于妩媚动人了!这就是财富的力量。我想今年的企业家领袖年会时,无论如何我要拱手作揖也得把这位学生带进去。前提是,他还依旧向往这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此外,他今年还得能找到我。
另外,让我一直悔恨的是:十几年前,在我开始倒卖复印机、玩具娃娃的时候,我挣过熟人的黑钱,我把复印机高价卖给了一位朋友的朋友。那位朋友的朋友是在大连的一个部队院校中,听说后来他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嗤之以鼻,因为觉得他赚了回扣。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找到他,对他说对不起。一直想再见到他,当面悔恨,以卸下我心中的罪恶感。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们站在一个阶层当中的时候,我们的生意正在兴隆发达,我们的生活已非昨日。然而,回望我们的前世以及其他阶层的人,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或者说,我们该怎么形容我们自己呢?最后要说的是,在《中国企业家》25周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再捧起它?这么说吧,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更改它:《中国企业家》——一个时代的生意与生活!
(作者系中坤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