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到了成亲的年纪了,父母之命,回乡完婚。只在北大读了三个月,徐志摩就被匆匆召回了硖石,和张幼仪结婚。
这么一桩双方家长都满意的婚事,徐志摩本身并不满意,一方面他不想这么早结婚,自己刚刚进入京城,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节;另一方面,对于张幼仪,他并不喜欢,只是迫于父母之命和传宗接代的任务才接纳了这桩婚姻。他是家中的独子,在这方面忤逆家长在当时是极其不孝的。
好在,成亲之后,他又可以继续学业了,由于硖石离北京太远,他进入了离家乡比较近的上海沪江大学预科学习,后来又和同学参加了北洋大学的招生考试并被顺利录取到法科特别班,本来在这个班读半年后就可以升入本科完成学业,孰料,教育部一纸明令,北洋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绕了一个圈,北大,徐志摩又回来了。
徐志摩这次入读北大,并不是正式的学生,只是旁听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他也没必要正式入籍了,因为他已经打算出洋留学,到外面的世界去长长见识。所以,这一年北大学习的时光十分轻松、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此外,再一次来到北京的徐志摩开始广交朋友,结识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开阔了眼界。徐志摩当时并没有表现出对文学有特别的爱好,他的兴趣似乎在政治上面,后来他在美国获得的也是政治学科的学位。不过,对于文艺,他还是十分喜爱的,比如京戏,那时候最红的名伶当数梅兰芳,但是徐志摩最喜欢的却是杨小楼,每每去听戏,他首选杨小楼。此外,对于中外文学、艺术的一些作品,他也广泛涉猎,且颇有自己的见解。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是必须要提的,就是徐志摩拜了梁启超为师。梁启超之名,想来街知巷闻,他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想要拜到他的门下绝非易事,但是一旦拜到他的门下,进入北京的上流文化圈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好在,那个时候,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成婚,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就是梁启超的学生,有这样一个引荐人,拜师之路自然顺利许多。而徐申如这个时候也做了一次他此生最有益的投资,他拿出了一千块大洋,作为拜师礼,送于梁启超。想来,徐志摩的资质优良,能过得去梁启超的法眼,又加上前有张君劢的推荐,后有重金做酬,拜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梁启超收下了这位后来同样名闻天下的学生,如果他有后眼,一定不会后悔当年做出的这个决定。
万事俱备,国内的一切都筹备得差不多了,张幼仪还为徐志摩生下了长子阿欢,传宗接代的任务也已完成。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只差轻轻挥挥衣袖,作别东方的云彩,远渡重洋,去到他向往的西方世界,去看一看二十世纪的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从家乡硖石到杭州再到北京,这一路的成长已经不能满足他在学业上那颗日益膨胀的野心,他不仅要学习东方的文化,他还要了解西方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