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阅兵(3)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作者:雷宇


我们的镜头记录了三个作为领队的年轻人。他们每天都进行相同的训练,一个月后却只有两个人可以走上正式的阅兵场。这三个年轻人看起来都同样年轻、健康、俊朗,阳光下他们的汗水流淌在脸颊上,没有任何区别。我不知道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标准将其中的一个淘汰,而无论是谁被淘汰,无疑都是令人遗憾的。

初中时,我曾因为一项本省的体育盛典被抽调为表演翻花背景的小演员。在那个暑假,我和其他同学每天拿着一本厚厚的背景册接受训练,确保不在现场表演中失误。在那场大型活动中,我这样的小演员数以千计,个体几乎可以忽略,但那种投入大事件的感觉,却令我记忆犹新。

在国家的大背景下,个人被隐匿在宏大的主题中。在历史的长河,很多活动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许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也许不会,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国民来说,却是足以留存记忆甚至影响其一生的经历。这些年轻的士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最终的阅兵式,但我理解他们的付出、努力以及期盼。这场即将来临的阅兵,已经与他们年轻的生命相连,并将成为他们人生记忆中重要的一章。

10月1日正式阅兵时,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阅兵式,它可以用种种形容宏大、壮观的词语描述而丝毫不过分。令人惊叹的阅兵式再一次在我面前展现了这个国家超乎寻常的政治动员能力,这种能力之前在北京奥运会上已经得到充分展现。它是中国利用它的国家力量完成的大事之一,却强化了世界早已存在许久的印象,那就是只要中国想做的事情,就没有不可能。这种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在电影《2012》中,只有中国有能力造出诺亚方舟。

在阅兵村时,我曾有不解,用半年的时间将如此庞大的队伍封闭在一起,每天训练踢腿或是笔直站立有无意义,但看到那个宏大的场面,听到很多人自豪地谈论这次的庆典,我意识到它的必要性。中国发展了60年,需要这样一场盛大的仪式来提高国民的国家意识,加强它的凝聚力。

不过在很多国外的报道中,这次阅兵更多的却被赋予彰显武力的含义,甚至还有“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其实“中国威胁论”的提法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相关论调,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还出现了“中国傲慢论”的观点。在多哈会议上,因为中国官员罕见地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引发了很多国家的诧异。

法国前外交官魏柳南在《中国的威胁》中说:“‘中国威胁论’反映了通过工业革命后完全统治世界两个世纪的西方大国,在面对一批非‘白种人’国家的崛起时,失去了对当今世界重新思考的能力。这批新崛起的国家,从深层次来说,对西方是一次真正的创伤。”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也曾指出,“如果你把中国视为威胁,它就会变成威胁”。中国融入全球的步伐不可遏制,尤其当经济危机的狂潮席卷全球时,中国却令人意外地保持超过8%的经济高增长率。在全球惊讶甚至诧异的注视下,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也成为主流声音。虽然对何为“中国模式”并无定论,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结合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模式,能更好地调配资源,并在经济陷入困境时给予激励。而中国的经济增速似乎也验证了这种说法。中国人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拥有了航母、深海探测器并即将登上月球,已经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骄傲。毫无疑问,中国正在逐渐洗刷曾经在近代史上留下的耻辱。但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世界,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成为一个无比迫切地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