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浩梁:第四场我们有个想法,把鸠山的四句唱去掉,叛徒不打当场招供,就更暴露了叛徒嘴脸。
江青:叛徒当场招供,可以考虑。
总理:没打就招了,和后边李玉和被打,宁死不屈是个明显对照,这样好。
江青:六场乱,要恢复原来的,减掉一些鸠山的东西,一下子不容易解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几句就请康老想了……
《红灯记》的修改一直延续到1970年,在这一年出版了演出本。在这个演出版本里,增加了政治意味。剧中李玉和的扮演者浩亮(钱浩梁)曾谈起过该剧的修改:当时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粥棚脱险”一场的去留,当时许多人认为这场戏没戏”,主张删去,其经过则由李玉和的唱念加以交代。但这种过分考虑戏曲的剧场艺术效果的意见最终被否定了,“粥棚脱险”一场仍然得以保留。
其原因浩亮说得很明白,这场戏是本剧中描写李玉和从事地下工作,同群众接触的仅有的一场戏。这场戏正面展示了李玉和与劳苦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亲密无间的情景”。革命要注重同群众的关系,因而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革命者与群众的密切关系便成为重要内容。如果《红灯记》缺少了这一点,至少是一种不足。
江青在样板戏创作过程中所作的指示,曾被汇总成一本名为《江青同志论文艺》的小册子。1976年日本学者竹内实曾这样诙谐地谈到他对此书的读后感:“如果从这些资料来看江青的指示,让人觉得很像是一个曾信奉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在逐个对舞台新人的演技进行极其诚恳、既严格又慈祥的指导。这位老艺术家甚至还对剧本逐字推敲,提出了修改的意见。这里不妨举一两个例子。比如关于《红灯记》,其中曾将一个老奶奶在场上的台词,由原来的‘革命爆发了’,改为‘共产党诞生了’。另外,像这位老奶奶的衣服因为贫穷而有补丁,她批评那补丁的样子不合适……关于智取威虎山》中,她则批判其中土匪在出场时不应该引起观众大笑。”
而江青的修改亦有天马行空的一面,如《智取威虎山》中有个土匪,因脸上有撮毛,人皆称他一撮毛”。江青从那个“毛”字联想到最高领导人,一声令下,“一撮毛”便改成了“野狼嗥”。
1969年初,江青为了显示《智取威虎山》剧本不同于小说《林海雪原》,授意要将剧名、人名、地名全部换掉,并要甩掉“林海”“雪原”一类的字眼。于是《智取威虎山》改名为《智取飞谷山》,夹皮沟换为桦树沟,杨子荣成了梁志彤,少剑波改为赵建勃,座山雕名叫隋三刀,八大金刚变成盖世太保,连原座山雕座椅后屏风上的鹰头也换成了一只狼头。但中共中央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开会研究,最后对此改动明确否定,才使《智取威虎山》恢复原状。但在演出本正式发表的时候,江青还是下令把剧中少剑波的名字换成了整出戏中唯一以职务代称的角色——“参谋长”。她认为:《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把自己名字里的“波”用到主人公身上,这是“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