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北京才几天,便又「不安于室」,南下广州、珠海,再转往无锡、上海。列子御风,去以七日。
在珠海,邀王洪海先生来讲精武体育会霍元甲事。
霍元甲事,在今日,经电影电视渲染,几于无人不知;而可惜正因电影电视渲染,故几乎没有人知道真正的霍元甲究竟是什么样。王洪海自称农民作家,曾撰《正说霍元甲》(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天津霍元甲纪念馆出版)及小说《霍元甲》等书,对霍氏生平考核最称翔实,是当代研究霍氏真正的专家。王氏与霍家为同里世好,故能如此。
但王氏书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太偏重霍氏个人及家族,而对精武体育会之描述不足。例如精武会中济济多士,可是赵连和、赵连城在书中只简单提了一笔,鹰爪门陈子正、螳螂拳罗光玉便都没叙述到。精武会在全国的拓展情况,所叙也极少。精武会在南洋的发展,则因霍元甲儿子霍东阁在印度尼西亚教拳的缘故,对印度尼西亚叙述独详,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竟几乎未谈。
其次是他太侧重霍元甲的生平事迹,而对他的「艺」论述不足。
这个问题是与上一问题关联的。李连杰「霍元甲」电影拍摄后,霍家人对之极为不满,去法院提出了控告。因为电影中描写霍元甲全家灭门,对家属后人来说自然觉得难以忍受。其它事迹,电影中也乱扯一通。王氏既与他们家世交好,替他们申辩,情有可原。但霍元甲之所以重要,老实说跟他有没有后裔没太大关系,跟他的生平琐事也没太大关系,主要是他的艺。无此技艺,便无法成那些事,也不值得人们来研究。
可是王先生的论著在这方面却是不足的。霍元甲的武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连杰、袁和平固然搞不清楚,王先生也不太明白。我在天津南河镇霍元甲故居〈其实故居早坍了,这是新造的假古董〉访问时,霍氏曾孙霍自正先生练了一趟霍家拳给我看,形貌略具,而精气神采似乎也相去远甚,这是现今最遗憾的事。
精武会所刊行之拳谱甚多,包括潭腿、工力拳、少林拳、鹰爪连拳、螳螂拳等。霍氏迷踪拳却无专书,只有霍氏练手拳,号称杂采各派手法而成,如少林、鹰爪、长拳、佛家、形意、八卦、太极、螳螂。但太极、形意、八卦如何与少林、螳螂、鹰爪等等混合为一,实在很玄,因为彼此拳理上大相径庭,不无参差之处。且若以此拳为迷踪艺之一,那么迷踪拳大抵就跟北派长拳差不多,可是以姜容樵在民国十八年所写的《写真秘宗拳》考之,情况却颇为不同。
据姜容樵说,流传于河北沧州的,叫秘宗拳。分两支,下洼一带,称为秘宗架,燕青拳;城厢附近,称燕青架,秘宗拳。又称秘宗艺、迷踪艺、猊猔艺。其艺由道光年间鲁人孙通所传。孙氏晚年尝游东三省,又在天津静海授徒,「闻霍元甲君之曾祖,系孙之弟子」,因此「霍氏所传之全部刀棍拳棒,动作名称,理法功用,皆与孙氏所传完全相同,其为秘宗之正宗也明矣」。
依他这样说,秘宗拳就不是霍家拳,而是广泛流行于山东河北乃至东三省的一个拳种,只是霍家人也练它罢了。可是霍家所练究竟是否正宗呢?姜氏的说法似乎又有所保留。
因为姜氏所描述的秘宗拳,乃是近于太极拳的拳种,因此曾服务于中央国术馆的沧州人王子平替姜书作序时说:「其与普通秘宗拳有别者,即斯术之不用力而有内动,不养气而气自贯丹田,上下连络,动作自然,决无踪窜踫跳之弊,亦无聚气努力之害」。
他所批评的「普通秘宗拳」即包括了霍元甲所传习的那一种。姜氏讲得更直接:「余以二十年之广征博访,幸遇秘宗艺之能者十余人,然求其真能得斯术之三昧者,不过二三人而已。……学者率多莽夫,徒以使气努力为妙用,以鼓胸踢腰为美观,滞而不化。……及见静海霍氏之秘宗,亦殆受其弊而不知」(序)。直言霍氏之秘宗虽然确是秘宗,所谓「正宗」,但仍未得真传。
据姜氏评价,秘宗以沧州较佳,能得真传三四成;天津南洼与天津城两派大约两成;河间、任邱、献县所传也差不多;霍氏家乡静海及青县则只得一成。至于山东德州青州,更差,一成也不到,因为纯刚不柔。另有衮州、济宁、汶上、拳架与沧州完全不同,但其八趟秘宗合战拳,又称八趟燕青靠,颇存古风。
古风是什么呢?就是柔。姜氏甚至有时会直接说它叫柔术。假若不柔,那就错了,因此他说:「练手拳、绵掌拳、秘宗靠,皆无一顾之价值」。他的书,名叫《写真秘宗拳》,就是想把这个真象揭露出来。
姜氏描述的迷踪艺:「斯术姿式动作完全太极,见效之速,又似形意,偶有步法手法,转辗进退,则又类似八卦。考古证今,固知孙通大师之秘宗艺,决非今日以讹传讹之秘宗所可望项背者」。
这种秘宗艺,「柔多刚少,无跺脚、无坡腿,旋风脚、二起脚则更不见」(序)「在最初发明之时,其技确为柔术上乘、内家正宗。其姿式、动作、理法、功用,无不与太极拳息息相通」(第一章)。
该书第一章「论秘宗与太极相同之点」「论秘宗之天然内功」「论今昔之秘宗艺」、第二章「秘宗拳之要诀」各节,对于它与太极相似之处阐述极详。不只说站立时一样要竖项、顶动、垂肩、含胸、舌抵上腭、提肛,而且演式时要如回翔之鸟,动作不停,纯任自然,不用力而有内劲,不蓄气而气贯丹田,同时还说此拳之要诀亦有拗、粘、靠、拦诸法。总之是在太极八卦还没发明之前,内家拳术之正宗。
姜氏是与霍元甲同时代而略晚的人,对于霍氏技艺,亦褒亦贬,既许为正宗,说各地所传「唯精武霍氏遗传仍存少许之古派」,又批评它不尽合古法,刚多柔少,第一章且专门辟一节,名叫「论静海霍氏之秘宗艺」。里面说:「霍氏所学,皆近代之秘宗艺而非最古之猊猔艺,似乎偏于一方。霍氏对此,亦颇自认,且不耻下问,可见霍氏之肯虚心,能容纳,固非世之以一得自矜者所能及其项背」,实是阳褒阴抑,要推倒霍氏秘宗拳这个大招牌,另立一法门。
姜氏本身也是武术大家,他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迄今没什么人考辨。可是在当时精武会及霍元甲声望如此之高的时代,公然著书立说如此,没一点证据或把握,恐怕是不行的。因此我从发言情境上认为姜氏之说决不能漫然视之。霍氏迷踪艺固然柔少刚多,然而王洪海《正说霍元甲》一书中便收有一张精武会员习武的照片,练武的人是在「云南蒙自个碧铁路公司柔术部」,可见精武会也讲究柔术,并不只一味刚猛。至于姜氏强调拳术不能只有猛力,须有内功,乃是练武的通理,练秘宗拳掌然也不能不如此。故其说还是很应参考的。也唯有通过这类挑战霍氏权威的言论,我们才能更深入且准确地把握迷踪艺到底是什么艺。
其实,迷宗艺之谜,还不只在于它究竟是内家拳抑或外家拳。它本是猴拳之一支,又名或古名猊猔便是明证。可是如今已不太看得出它与猴拳的关联。姜氏解释说是当年因见群猴嬉斗于山中,彼此往来,纯任自然,又有老猴婆娑作舞,凝神敛气,刚柔相济,故才创立此拳,恐怕也是臆想的成分多些。关于这部分,我也很想知道答案,可惜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里南拳北腿、练着去打金牌的朋友,不太能跟我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