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11)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文改会拼音方案委员会把各种意见归纳成若干问题,逐一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绝大部分意见一致,得到解决。但在究竟怎样标记基、欺、希这三个声母时遇到了两种变读法的争论,意见分歧,相持不下,成为《汉语拼音方案》定稿的主要障碍。

为了把方案审核修订好,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张奚若、胡乔木为副主任,委员16人。面对J、Q、X两种变读法的争论,新成立的审订委员会决定另辟蹊径,放弃采用变读法,支持采用专用字母的办法,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研制中的难题。而竭力主张采用专用字母取代变读法的,是胡乔木。

周有光称赞胡乔木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一颗智慧巨星”。对于胡乔木采用专用字母取代变读法这一贡献,他作如下评述:

五十年代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遇到许多难题,其中最难于解决的是如何拼写“基欺希”这三个声母。发表“草案”征求意见之后,又发表“修正案”征求意见。“修正案”有两种格式:一种用“ZH,CH,SH”(知蚩诗)在i的前面变读为“基欺希”;另一种用“G,K,H”(哥科喝)在i的前面变读为“基欺希”。这两种不同的“变读法”都有历史背景,难于强求统一。方案的制订工作在相持不下之中搁置了一段时间。

早在二十世纪初,刘继善和刘孟扬等早期的文字改革运动者就提出,采用“J、Q、X”等罕用字母表示“基欺希”,使全部声母不用变读法。可是“拼音方案委员会”的委员们大都害怕罕用字母不容易得到群众的欢迎,尤其在用到国外去的时候难于得到外国人的欢迎。胡乔木同志认为,解决两种变读法的矛盾,采用罕用字母“J、Q、X”是唯一的好办法。在他的积极支持之下,终于解决了两种不同意见的矛盾,制订了声母全部不用变读法的汉语拼音新方案。现在虽然用到外国去的时候仍旧遇到外国人的反对,可是声母全部不用变读法的优点,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胡乔木同志在方案制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值得钦佩。

1957年10月16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提出的《汉语拼音方案修正草案》。10月25日,政协全国常委会扩大会议同意《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修正草案);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并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全体会议还通过《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宣传工作计划要点》,决定于1957年12月11日至1958年1月11日为汉语拼音方案宣传月。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并配发社论《当前文字改革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

(三)在全国政协作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专题报告。

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有关《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报告会。周恩来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胡乔木接着作专题报告:《〈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

胡乔木在报告中回答了七个问题:汉语能够拼音吗?注音字母既然能够把汉语语音拼出来,为什么不就用注音字母呢?为什么要采用拉丁字母,而不另外设计一种字母,使它更适合汉语的特点呢?为什么不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这个拼音方案完全合理?为什么要用北京语音做标准音?拼音方案除拼普通话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处?这个方案好不好学?

胡乔木指出,汉语是能够拼音的,是能够用拉丁字母拼出来的。拉丁字母的图形和表音方法比注音字母进步,且用处很多,易于流行,所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为工具。拉丁字母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不好随便去改变它。同时,如果我们离开拉丁字母去设计新的字母,可能三个五年计划也不能够实现,甚至于一百年也设计不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