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8)

《霍比特人》的艺术 作者:韦恩·G.哈蒙德 克里斯蒂娜·斯卡尔/著 黄丽媛/


在笔者的评述中,出现了两个印刷行业的术语,在《霍比特人》初次出版的年代里还比较常见,但是对今天的读者可能需要作一番解释。“线刻法”(line–block)和“网点法”(half–tone)指的都是,插画通过摄影技术,被翻录到金属(通常是锌)板上的过程;金属板随后用酸腐蚀,使图画以浮雕的形式凸显出来。1937年,大部分书籍都是用金属活字印刷的,这些活字本身就是凸雕,因此凸版插画可以使用同样的机器印刷。“线刻法”通常用于完全由线条和点组成的绘画,譬如托尔金的钢笔画。“网点法”则用于有阴影调子的插画,譬如《黑森林》,这一技术首先通过网版摄影,将图画分解成若干个色点;运用这种凸版印刷出来的图画,便神奇地有了色调。为了达到最好的复制效果,网点法印刷通常都使用光面铜版纸。托尔金的水彩插画也使用了网点法技术印刷,首先通过滤光片将原画分割为各种色彩分量(红色、蓝色和黄色三个基本色调)以及黑色,再采用多版套印。

大部分情况下,笔者复制托尔金的绘画,在留足美观、适宜的页边空白以凸显主题、标注说明外,均会将图画尺寸印得尽可能大。极少数情况下,插画会比原作的尺寸还大些(但不会超出太多);并且,除了图59和图103中的细节一览外,笔者尽量避免将原画尺寸较小的图片过分放大而失真,希望忠实地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尽管笔者自始至终致力于追求色调的忠实准确,为了让某些模糊的铅笔线稿能够呈现出来,但还是有部分草图被加深了。插画背景色调差异的问题是必然存在的——托尔金使用过很多种纸张作画,不少都是随手拈来,包括书写用的横格纸——为了弥补不同绘画材质上的图片质量差异,笔者不得不对画面进行明暗调整。

除了原稿丢失的《黑森林》以外,本书中的所有插画均直接从原作复制,因此经常可以在墨水和颜料之下看到铅笔草稿的痕迹,有时还有白色颜料所作的修正—这些细节在线刻法印刷采用的高对比度复照机下是看不到的,但对于想要研究《霍比特人》的插画发展始终,对比从最初的手稿到印刷出来的成品的差异演变的人来说,就非常重要。有时,图片中还有托尔金文件的引用编号,或是用于将这些插画装订入画册的档案用胶带。

关于引述《霍比特人》的部分,笔者采用了目前最为精确的版本(《霍比特人:详注本》[TheAnnotatedHobbit],2002),特殊情况则单独注明。尽管在插画的评注部分给出了一些《霍比特人》的小说细节,笔者还是假定,读者们对托尔金的作品内容已经烂熟于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