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33年,法国人趁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进攻离北京仅一步之遥的喜峰口,悍然出动军舰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的9个岛屿,日军在进占长城喜峰口时,也加快了对南海诸岛侵略的步伐。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抗议电函如雪片一般飞进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我族类,无不义正词严。已经年逾花甲、赋闲天津的李准尤为慷慨激昂,亲自跑到天津报馆发表宣言,用他率领广东水师舰队巡阅南海的亲身经历驳斥法、日两国抢夺我南海岛屿的强盗行径,呼吁国人奋起抵御外侮,捍卫中国在海上的领土主权。
此时,林中校亲眼目睹李准的信札和日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位曾经叱咤南国海疆的前辈,巍然站立在面前。李准不仅是海军名宿,也是著名的戏曲作家和书法家。人们传说他自幼苦练书法,篆书、隶书、两汉碑刻、甲骨钟鼎都下过功夫,尤其擅长魏碑体。这十多本日记的书写,字字工整,珠圆玉润,不失古意,仅就书法而言,亦堪称珍品,让林中校爱不释手。他抬眼问默默站在一旁的卖家:“这些日记本要多少钱才肯出手?”得到的回答是,“货卖识家,长官看着给。”林中校晓得李准有家人由天津迁居上海,打量了身边这位穿着素朴,年龄在20多岁的清秀女子,冒昧询问她与李准老前辈的关系。这女子低下头来,口欲言而嗫嚅,含含糊糊,临了也没让他弄清楚她究竟是李准家的什么人。
林中校经过一番掂量,此次带来上海的盘缠,经过这些日子的花销,尚有40块银元的剩余,用其买下这些弥足珍贵的日记本显然少了些,不过在此乱世拥有这些银元比拥有这些日记本实惠。他征得女子同意,飞奔回到驻地,悉数拿出银元,捧回了李准日记本。他的同僚也都是李准的崇拜者,看见这么多本李准亲笔书写的日记,一齐惊呼起来。大家都羡慕林中校,“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物,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人打开话匣子,回忆李准当年弃文从武的传奇,讲述李准率领水师巡阅南海的故事。有人端详日记本内字字珠玑,评点李准戎马倥偬中居然能将书法练得炉火纯青。这些民国海军的军官们,感叹来,感叹去,将话题集中到一代水师名将的身后事,竟落得家人要靠变卖先人遗物度日的窘境。有人惋叹,李将军生前洁身自爱,一生为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筹过不少款子,却没想到也该为自己的后人筹些钱过日子,以致让儿女辈如此潦倒。有人用了调侃的口吻,李老前辈家道中落与其不节制生育不无关系,他老人家仅闺女就养了13个,比“金陵十二钗”还多一“钗”。
林中校回到宿舍,迫不及待翻阅《李准日记》。夜深了,上海电厂关了电闸,他仍在秉烛夜读。他眼前风云漫卷,海涛翻滚,清末广东水师由“伏波”“琛航”“振威”“宝璧”“广金”等舰船组成的编队远巡南海,一幕幕扣人心弦。而李将军当年在南海面对的主要对手,正是野心勃勃而又穷凶极恶的日寇。那时清朝政府每况愈下,国力式微,气数将尽,已经朝不保夕。然而,这不但没使中国在海上实行进一步的退缩,反而朝着维护南海主权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非常值得后人尊敬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