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书店(1)

读书毁了我 作者:王强


20世纪90年代有一次为香港一家学术刊物写稿介绍纽约的书店。当时,文章发表的时候想了个题目叫“在那书的丛林里”。

将近10年之后再来写书店,忽然想用这么一个普通得有些令人费解的题目。“我的书店”千万别就以为是我的书店。我连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真会拥有一家书店,虽然期待着哪怕做一次这样的梦。其实,这些年东奔西走,国内国外进过的书店不下于进过的餐馆吧,可对书店总的感悟也还大致脱不了那篇文章结尾处总括的那些意思。书店在我从来就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像人。如果非要说说今天对书店的感悟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哪怕是些微的不同,我只能从这一“人”字入手了。具体说来,那时的书店在我是抽象出来的大写的人,是群体的人;而现在的书店在我则是具体化了的小写的人,是个体的人。我自己生活的辞书里,“书店”两个字正在消失,“我的书店”四个字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要。是呵,若不是“我的书店”,别的书店在我生命中有什么意义?

书店的个性

既然,“我的书店”已经是乃至必须是具体化了的小写的人、个体的人,那么我对他的唯一期待便是他不同一般的个性。不错,书店也像这世上的人,有着令人难忘的个性的实在还是太少,而且越来越少。古人云:人不可无癖。没有癖好,便是没有区别于他人的鲜明个性,若不是面目可憎也去嚼蜡般的乏味不远。谁乐意结交这样的人,更遑论做朋友以至挚友呢?从前择书店看其大,现在择书店看其小。想想从前真如稚嫩的孩子,喜欢热闹。其实,那书阵的气势、轻缓的音乐、喷香的咖啡、画廊一般的布置、勤快的带着雕刻出来的笑容的店员、快捷的收款机、计算机储存可供迅速查阅的快餐似千篇一律少有特色的庞大书目跟我有什么关系?说穿了,那不过是借书的圣名进行的赤裸裸的金钱生意,是越来越豪华的超市,是越来越方便的配餐中心。在那里爱书人不知不觉戴上了功利的枷锁。他别无选择必须向成了商品的书低头。他必须情愿或不情愿向世俗的趣味让步——流行什么才能捡拾到什么。他必须不折不扣把自己爱书者的高贵放下来,成为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消费者,也许无可避免。这难道是现代人必须为文明和进步付出的另一代价?我实在怀念那些曾经向我展露出鲜活的个性而今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书店。如果灵魂真是不灭,说不定哪一天我还会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再一次走进它们。也许是今生,也许是来世。

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对“大学”二字作过堪称经典的诠释: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完全可以移来说清楚“我的书店”四个字的涵义。我想说的原来是:书店非店大之谓也,乃有好书之谓也,虽然后半句中的好书得加上引号,因为所谓“好”不过我自己觉着而已。读书、猎书的品位本质上说绝对是个人性的,与任何其他人其实无关。品位是个性的精神寻找到的理想居所。世上从不会有两幢从里到外一模一样的品位的居所,因为世上从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个性的精神。我踏进的书店说到底也只是对我意味着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