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究竟是基督徒,还是基督教研究者

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四、他究竟是基督徒,还是基督教研究者

捧读浸润着宗教色彩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那感人至深的宽恕精神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一位历经磨难、受过千般委屈的老人并没有因被幽禁半个多世纪而沮丧、怨恨,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平静、安宁和感恩的心灵、一双看破红尘的慧眼、一个豁达超然的胸怀,前尘往事多被视为过眼云烟,功名利禄、恩怨情仇化为了虚幻空无。

一位民族英雄居然在成熟的壮年信奉起宗教,而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位自称“我就是共产党”的唯物主义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涯之后,笃信起基督教,这确实是个颇为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现象。究竟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他是基督徒还是一个基督教研究者?视他为基督徒真的就有损于他的形象吗?

笔者认为,张学良是基督徒,还是基督教研究者,是真的相信上帝,还是他信奉基督纯粹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支柱,都无损于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形象。爱国和信教并不是一对矛盾,相反,它更使我们感觉到张学良是位可亲、可爱、率性、易于接近、不刻意维护名誉的伟人。既然人们并没有因为孙中山曾皈依基督而否定他创立民国的功绩,既然人们并没有因为牛顿“视《圣经》为至高无上的哲学”而看轻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既然人们并没有因爱迪生深信上帝的存在而贬低他在科学发明史上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们不会因为张学良在被幽禁期间信奉宗教而损害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在看待张学良信教的问题上,有一点是不应该忽视的,那就是他信教的背景。如果不把这一问题放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不考察他信教的背景,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历史问题放回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之下。对张学良信教问题,我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他痴迷佛教、皈依基督都起于政治压力,是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研究基础上走向痴迷和皈依的,宗教的力量人所共知,善良的人、弱势群体、追求信仰的人们是宗教生根开花最肥沃的土壤。张学良研究专家张友坤先生说:据说赵四小姐对基督已是相当虔诚,如痴如迷。张将军是否也像夫人那样虔诚,就很难说了。赵四小姐经常告诫张学良:“不要背着基督进孔庙”,就是张皈依基督的最好注解,也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张学良身上是根深蒂固的。作为知识渊博、身经百战、历经磨难的张学良,他真的相信是上帝在娘胎里就造就了他吗?未必如此。他信奉基督,笔者认为纯粹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支柱而已。

宗教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品位,也可以消沉人们的意志,消磨人们的进取精神。对于张学良来说,更多的则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我们应该看到,张学良痴迷过佛教,最后皈依了基督教,每一段都很虔诚,但他没有失去理性,更没有陷入狂热和偏执。他信教虽然起于被动,但很快即在研究的基础上将信奉纳入了完善个人人格和追求真理的轨道。他将信教作为一种信仰,但从未滑入盲目崇拜的地步;他对佛教、基督等教义既有汲取,也有舍弃,甚至是批判;他对佛教徒、基督徒既有赞美,也有善意的批评,甚至是激烈的抨击;他信奉外来宗教,但不排斥本土宗教,更不拒斥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他的宗教生涯中,他始终没有因为信奉哪一种宗教而丧失自己鲜明的主体意识和冷静的理性精神。他对宗教的这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对待西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