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玫瑰会枯萎吗

迷人的谎言 作者:崔卫平


2010年李沧东的新作叫做《诗》。在被问及这样的题目会不会影响票房时,他答道:“我想电影既需要观众,也需要一个梦想。”电影需要“梦想”,这听上去有点古怪,因为由光影构成的电影本来就不是“实际”的,观众去电影院也不是为了得到二两黄金,然而在这个功利主义的世界上,电影的本性以及其他许多事物的本性被人们一一抛弃。有评论说,李沧东的电影是针对后现代消费主义的一种回应,是十分中肯的。《诗》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在解释这部影片的立意时,导演说:“如果一定要比较,那么《密阳》就像在诉说被害者的故事,而《诗》则像害人者的痛苦描述。”这回“事故”的矛盾依然尖锐。被害者是一位16岁的中学少女,被同年级六个男生强奸后投河自杀。该女生家境贫困,寡母在田间劳作勉强维持生计。

影片聚焦于其中一位少年的外婆杨美子身上,对于少年本身着墨不多,他看起来像消费虚无主义年代最常见的那种年轻人,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少年的母亲离婚在外地,他应该承受的心理、道德等压力,转移到了抚养他的外婆身上。

外婆美子靠社会救济及帮别人做工贴补生活,收入微薄,居住狭窄,已经出现老年痴呆症状。她没有因此陷入精神困顿,她的不同寻常在于特别爱美,注意打扮,尤其是报名参加诗歌班,因为她从小喜欢花朵和喜欢说一些怪里怪气的话。她的确经常走神,思绪忽然就飘到了别的地方,这看上去一点也不矫情,也可以用老年痴呆症来说明。她参加诗歌班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一首诗”。扮演美子的演员尹静姬是当年韩国文艺片女王,息影十五年后重新出山,年届七十却依然有着优美高贵的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张力在于:一方面,她想写出一首诗来,一方面却要应付孙子参与犯罪留下来的严重后果,两者形影相随。美好的转折处是残酷,反过来,残酷的转折处是美好,它们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奇特而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如同白天与夜晚一样节奏分明。它们互相覆盖,又互相揭示。

其余五个同学的家长希望用钱来解决问题,提出一共赔偿三千万韩元,这意味着每家要承担五百万。这对于美子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替女儿着想的坚强的外婆又不愿意向女儿开口。她甚至没有主动向孙子问起那件可怕的事情。

影片中最不堪的是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还要与她所伺候的中风老头做爱。这让人绝不愿接受,却又不忍回避。这是出于弥补和赎罪的冲动,想要填补生命的遗憾和这个世界的缺陷。人在精神上的这份沉重,非那句流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能囊括。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救赎方式,救赎肯定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

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伤痛,她不喊不叫,不发泄不推卸,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这也是李沧东的方式。面对不管是残酷还是美,他是那么节制和有分寸,好像这两者都是生活中的野兽,需要将它们牢牢制伏。

她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那首诗:

你那里好吗?

还是那么美吗?

你能收到我没敢寄出的信吗?

我能表达自己不敢承认的忏悔吗?

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

诗的后半部是那个死去的女孩子朗读的,她重新出现在将她吞没的河面上,而美子不知去向。

是时候该道别了

随着黑暗的降临

蜡烛会再次点燃吗?我祈祷

没有人再哭泣。

在回答韩国人是否还读诗时,李沧东反问记者:“中国人都不读诗了吗?”是啊,诗歌是我们礼遇自己的方式,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途径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