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老祖父对苏东坡这位大诗人的文学生命倒没太大的影响,只知道他名叫苏序。苏东坡身为文豪,不得不写很多序文,这是作家最为难的事。他忌用“序”字,所以作品中“序”都称为“引”。讳言父母或祖父母大名是古老的规矩,有时候会造成很窘迫的后果。在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巨作中找不到“谈”字,只因这是他父亲的大名。有一个人名叫赵谈,他只好擅自为此人改名。同理,《后汉书》的作者不得不避开他父亲的大名“泰”字,今天一百二十卷《后汉书》内找不到一个“泰”字。诗人李翱的父亲恰好单名“今”字,于是他只好一直用一个古字来描写眼前的一刻。讳言当代皇帝的姓名也常常产生相同的结果。参加殿试的人如果学名有一个字和当朝的先帝们相同,就会被逐出殿外。而皇帝们通常以年号或追封的头衔知名,很多文人常常忘记先皇的名字而被赶出去。有时候皇帝自己也会忘记,谁也不能老记着十代祖先的名字嘛。皇帝一时健忘,为新殿取了名字,后来才想起犯了忌讳,用了祖先的大名,殿名刚取好又不得不换掉。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沉默寡言,就其政治抱负来说,他算是一生失意。不过,在他去世之前,两个儿子却实现了他对文学和政治功名的追求。苏洵智慧很高,脾气刚烈,思想独立,个性又古怪,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直到今天,人们都知道他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成为大文人。人们通常拿这个例子向小孩证明,只要有决心肯努力,成功永远等待着我们。不过聪明的小孩也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童年时可以不发愤读书。事实上,苏洵小时候有充分的机会读书写字。这位仁兄似乎生性鲁直,爱反抗,讨厌当时的正规教育。我们知道很多聪明的小孩都是如此。他小时候不可能完全没有学过读书写字,只是他荒废了童年学习的时光罢了。不过程家对这个年轻人印象却很好,挑了他做女婿。说也奇怪,他虽然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却赢得了至高的文名,他的名声并未被出众的儿子所掩盖。
大约在儿子出生后,他深悔自己浪费了少年时光,开始认真起来。看到自己的哥哥、大舅子和两位姐夫都已通过考试,在外做官,他心中一定很惭愧。这些事对平庸的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一个智力超群(由他的全集可以看出来)的人来说,一定很难忍受。后来他在妻子(东坡的母亲)的墓志铭中指出,她一直激励他前进,因为苏东坡的母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不过,老祖父对儿子倒没说什么,也没有管他,由各方面可以看来他似乎只是一个执拗、古怪、游手好闲的才子。朋友们问他儿子为什么不读书,他又为什么不管,他平静地说:“我不担心。”他充满自信,知道这位聪明但迷路的儿子总有一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