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众演讲的独特之处对你十分重要。大众演讲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普通对话形式的升级。老师们经常会鼓励学生采用日常用语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当你碰到某人跟他友好交谈时,你通常都会以问候(比如自我介绍)开始,然后谈谈某个话题(比如身体),最后才是互相告别(做出结论)。而课堂演讲涉及的一般都是相对严肃的话题。虽然日常对话也并不总是那么轻松,但是它的语言限制比较少——对亲密的朋友你可以用任何态度谈论任何事,对话也是一来一往轮流发言,这在正式演讲中只会出现在问答环节。与日常对话不同的是,演讲所用的语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受众。但是,无论日常对话还是正式演讲,你最根本的目的都是向他人传递某些讯息。关于演讲,特别是课堂演讲,还有另一些与众不同之处。
图1-1演讲过程模式
简洁。正式的演讲一般都尽量简短。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被誉为“最伟大的演说家”。他曾经说过,“所有演讲都不应该超过20分钟”。意思是说,20分钟是一般受众能够承受的最大时长。所以,你的发言应该尽量简洁。
简单。如果只有五分钟时间做演讲,其实你讲不了太多内容,特别是一开始的介绍环节还要占去一分钟、最后的结论部分也要占去大约半分钟时间。那么在剩下的三分半钟时间里你该怎样围绕一个主题发表演讲呢?必须要将复杂的话题简略化,结构繁复就化整为零,命题深奥就浅谈概述。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63年的葛底斯堡演说就是在短短三分半钟时间里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讲话”。
有限。将主要内容分小点列成清单的做法已经非常普及,凡事只要“十个理由”就能说明白,这一点也几乎是尽人皆知。即使如此,你依然要把演讲内容严格限制在极少数的几个要点里——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为什么?因为人们根本记不住太多。如果你向听众提问:“我的三个主要观点是什么?”倘若听众能答对其中一二,你已经算是很走运了。试问你自己还能否记得某位政治家在全球变暖、干细胞研究、仇恨犯罪以及扫除文盲等问题上的态度吗?恐怕你真能记起的也是寥寥无几。相比起来,我们更容易记住的还是那些简短的口号或宣言,比如“抵制收税”“反对战争”“人人有工作”。
重要。演讲必须言之有物。再好的演说如果只是围绕尘垢秕糠侃侃而谈,那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子。但是如果选题有力度、合时宜,即使表达技巧稍显逊色,依然能够对人产生影响。作为听众,凡是于己重要的讯息我们都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