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贵”的财富:人格力(1)

信仰:洗脑术终极课程 作者:高德


问:“人格力是什么?”

答:“当你大脑内的‘需求机制’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时,你就有了最基本的人格力。”

这是我在旧金山与一位CEO的对话。他带来了17位公司的中层经理,和现场超过200名学员一起上课,探讨一个已经被人们讨论无数遍的话题:人格。

没错,我们在企业的经营中为什么丢弃人格,而且把它置于一种无限廉价的地步呢?

尽管有的老板总是喜欢把“以人为本”的口号挂在嘴边,但其本质还是不断降低员工的期望值,羞辱员工的“人格”。他们妄图使员工乐意付出,而不求回报。因为员工付出越多,索取越少,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对他们来说,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就容易得到实现。

付出的“牺牲”则是,在企业控制力空前增加的同时,员工的尊严变成了一文不名的废纸。这种牺牲是双方面的,一方面,践踏了员工的尊严;另一方面,管理者也让自己的“人格力”降低到了接近于冰点的位置。

这种经营的思维方式源于泰勒时代的血汗工厂——将工人看成人力工具,而不是人力资本。如果将人看成工具,则企业就不认为人力资本有何特殊之处,用谁都是一样的。像旧金山的许多中小公司一样,他们懒得在里面付出更多的投资。就如同对待机器,买来就用,不好用了马上换一个。或者在一定时间内超强度地使用人力,使公司的人力资本过早衰竭。

这样的企业认识不到打造自身品牌的重要性,它们中的领导者也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增强某些人格魅力,从而使自身的领导能力更加完善,而是在大多时候会抱怨招聘来的“工具”并不好用,他们从不去想想这些“工具”为什么在自己的手中不好用。

在人格力大范围降低的同时,人员流失率会随之增加,这是类似的公司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招来了人而留不住人,老板只迷恋使用廉价“工具”,从不想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甚至他们会认为这些人在哪里都一样,不过就是做事的棋子罢了。

他们说:“员工总是索求无度,因此不用理会,不用在乎这些人的前途,只要让他们给你创造价值就行了。”

但是,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能够成为优秀公司——比如你一听到就会眼放异光的企业,它们的员工总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成为优秀的部门经理,乃至职业的经理人、分公司的开创与管理者。这些公司充分地尊重员工个人的需求,建设了一个具备平等人格力的环境。

很多时候,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员工踏步不前,那么你就应该警醒了:问题可能出在你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员工的问题。

老板的问题一:冷酷地忽视员工的思想。

老板的问题二:单方面索求使用价值。

老板的问题三:过于严苛,不懂得运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无论你把他们当作“工具”,还是“不知疲倦的黄牛”,他们作为“人”,就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会思考,除了在你这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之外,更需要的其实是被尊重和展现才能的机会。许多公司并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是以压制思想的方式来堵死员工的晋升通道,这让多数职员在公司并不快乐。

另一方面,老板可能沾沾自喜于压榨一些员工的试用期,或者抱着“员工走了我接着找其他人”的心理,单方面地榨取每一个人的使用价值,却不愿给予对等的回报。他们以为自己使用的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殊不知,企业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隐形经营成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