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具、伦理与友情(2)

李安哲学 作者:亚当·巴克曼 罗伯特·阿普


李安在此再现了一个真切的亲密场景,它削弱了杰克那几近煽动性的演说的力量。与这些场景相并列,我们看到了表象与情感、情节剧与自然主义、面具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在恩尼斯的反应中,李安表明了一种哲学立场。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恩尼斯:他拒绝参加扮作一个典型牛仔的假面舞会,也拒绝参加宣告一种同性恋身份的假面舞会。我们从未见过恩尼斯摆姿势,或是处于一幅静态的画面中,而我们经常会看到杰克那样。相反,我们总是在上下文中看到他:一个神经兮兮的牧羊人,一个犯了错的年轻父亲和丈夫,一个上了年纪的、充满爱意的父亲,一个忧伤的老人。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是,恩尼斯的面部特征不像杰克的面部特征那么轮廓分明和适于拍电影。杰克那充满热情的眼睛和一闪而过的微笑令人注目。可是,恩尼斯的似乎含混得令人好奇,嘴唇紧闭,行事紧张而推诿。他的面部几乎只是个脸的提示,是个面具,而这具有凸显假面舞会的效果。在西方,面具的概念支撑着有关性的许多思考,涉及为了成为和拥有欲望的对象而接受臆想。这都为李安不断开拓的定义(杰克)与缺乏定义(恩尼斯)之间的对立提供了素材。确实,恩尼斯本人将自己与杰克的关系定义为一件事情而非一种关系:“最起码……我们还能见见面……这件重新把我们抓在手里的事情,如果发生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我们就死定了。”李安拒绝急匆匆地以传统的和西方的方式来定义他们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在下面的对话中听到了这种对定义的抵制:

恩尼斯:这只是一时冲动,不会再发生了。

杰克:这不关别人的事。

恩尼斯:你知道,我不是个同性恋。

杰克:我也不是。

也许我们很容易把他们不愿将自己认同为同性恋者的想法看作是否认的症状,是同性恋恐惧症和偏见所带来的结果。当然,杰克最终想要一种关系,而他最后的一番话既是对同性恋关系的理想所唱的颂歌,也是对阻止这种理想内化的同性恋恐惧症的批判。可是,李安给了我们一种真切的感受:在他对恩尼斯和杰克的刻画中,有成为同性恋的其他方式,还有感觉成为同性恋的其他方式。恩尼斯和杰克在其同性恋关系中拒绝更广大的社会规范,但也通过拒绝将自己看作拥有一种关系的方式来抵制由同性恋社群开始建立的规范。他们的关系与西方传统上的男男关系相对立,可他们不愿意拥有一种关系的做法,也与同性恋男女希望自己的关系被社会合法化的那种热望相对立。李安几乎将恩尼斯和杰克表现为抵抗的斗士,投身于一场双线作战的战斗,为的是批判一种西方观点:它一个劲地在形式上迫使个人向规范性屈服。

我们错误地将恩尼斯不愿意参加性的假面舞会误读为内化的同性恋恐惧症,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对维护基于“仁”之上关系的强烈渴望。孟子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仁”的表现最强烈之处。李安将此戏剧化,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似乎在暗示,同性恋关系的基础不一定非得以肉体上的亲密感为特征,而是以伦理上的亲密感为特征。这种将同性恋男子间的关系视为伦理关系而非肉体关系的观点,正是可以将孟子和科维诺的思想凝聚在一起的观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