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焦点与场域(3)

李安哲学 作者:亚当·巴克曼 罗伯特·阿普


礼仪因人类的审美体验能力而成为可能。经验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被孤立起来,并得到指派,拥有符号性价值。这些符号在操纵经验的过程中变得有益,而在不确定的时刻提供满足和过渡的结构或习惯的过程中特别有用。在儒家思想看来,礼仪是继承过去的智慧以解决现在的问题,从而向未来顺利过渡的过程。礼仪是一种建构可提供稳定性和持续性经验的方式。礼仪并不意味着盲目坚持或自利,而是会提供某种和谐的可能性。理想而言,礼仪应当得以实践,从而以可促进和谐关系的方式滋养人类的需求,组织人类的欲望。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界内部的关系。

表达、欲望和礼仪全都构成了焦点—场域模式中的重要元素。表达和欲望造成了场域内部的压力,而礼仪则造就了有助于以健康和稳定的方式解决那些压力的结构。欲望在场域内部不断寻找满足需求的机会,而表达则提供了可能性。正如在家宁与国伦间的关系中可看到的,他们对欲望和浪漫趣味的年轻表达很快便导致了可能性。正如在朱师傅的例子中一样,他在表达乃至讨论其情感关注方面的无能为力限制了他拥有真正想要的令人满意关系的能力。而正如在梁伯母身上所能看到的那样,她喋喋不休的欲望表达和批评实际上破坏了满足的可能性。她的不断批评最终使她成为在一种关系中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她一心只想着自己,从来不去顾及别人。

从消极的方面而言,礼仪可能会变为一种压倒一切的、令人窒息的表达,或是可能强制形成仅可提供经验的、表面上的、持续性的行为习惯。这种表面上的持续性是独断的,或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僵化地坚持礼仪;它在维持表面持续性的同时,却忽略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或状况。这种表面上的持续性也许会取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却未能解决实际的需求和担忧,而这将导致秩序的悲剧性崩溃。行为场域中的力量将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战胜对于礼仪的简单依赖。

就此而言,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使我们的情感得到正确的表达较为重要,还是使我们的情感在由某种关系和为社会所接受的结构构成的语境中得以建构较为重要?这个问题与同为孔子的智慧超群的追随者、又都对情感问题进行了探索的孟子和荀子间的争论如出一辙。孟子声称,恰当的人类行为是恰当的情感表达的结果。另一方面,荀子则声称,人类情感遭到了扭曲,且缺乏正确的引导,为获得稳定性及和谐,必须通过礼仪对它们加以建构。我认为,两人都提供了对于情感发挥作用之方式的重要洞察,且表达和健康的结构两者都有助于和谐。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将对孟子和荀子关于情感与和谐的态度进行简短的讨论。借助于他们的情感健康模式,我们可随后生成对《饮食男女》中人物的系列诊断和治疗。朱师傅、家珍、家倩和家宁都遭受着生活中情感和关系的不平衡的折磨,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物所经历的、可将他们的情感和关系带入更为健康的平衡之中的转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