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理性思维能力
理性地认识大自然,就形成人类的自然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就形成人类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够在自己的历史发展水平上,以理性的方式为人类论证和解释大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论证和解释人们关心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以自然现象的确定的表现形式和人类社会实践的确定结果,证明或者检验这些论证和解释的合理性。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的人,以及那些对于新格局下自己的处境有信心的人,处于强势发展潮流中的人们,一般选择这种路向;而一些人文素质较低的人,或者对新格局缺乏理性思维认知力的人,或者在新格局中处境逆变的人和突然遭遇困难的人,或者缺乏社会关怀和社会理解力的人,他们在新格局中缺乏自己给自己定位的能力,缺乏驾驭新格局的能力,缺乏以理性的方式理解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能力,或者不相信这种理解的合理性,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产生了对人文理性的动摇或者迷茫,为应对、确保、伸张自己在新格局中的生存处境和原有自我意识的合法性,往往会选择以迷信神鬼巫术的方式来为自己寻找想象中的虚幻的慰藉,甚至以假当真,以为想象的虚幻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摆脱实际的困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4. 读书计划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要拥有智慧知性的书香气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阅读好书的习惯,让自己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里,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如果你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读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或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找出自己每天的15分钟,最好是每天的固定时间,这样所有其他的空闲时间就都是额外收获了。我们唯一需要的是读书的决心,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一定能找到这15分钟。这15分钟里的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事先把要读的书准备好,穿衣服的时候就把书放在口袋里,床上放上一本书,卫生间放上一本书,饭桌旁边也放上一本,书架上,书桌上,永远不能让书本缺席。当你心生烦恼或忧愁或觉得形单影只,或觉得委屈、沮丧,有怨恨情绪时,请把与你心境有关的书抽出来阅读。刚开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时,忌“偏食”,不能只读今人书,不读古人书;也不能只读母语书,不读外语书;还不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不读其他自己兴致不大的类型的书。要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具有世界眼光和历史意识,就必须充实、平衡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它不偏不倚,而民国时期的学人、学者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严复、辜鸿铭、梁启超、鲁迅、陈寅恪,等等,无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财富,让自己拥有散发着智慧芳香的理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