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欢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日子里,县委要在李庄村北召开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数千名农村干部,早早赶到披红结彩的会场上,一个个舒眉展眼,喜气洋洋,就好像才解放、庆翻身那年头儿一样。他们把自行车一放,有的站在路口,观看李庄的老头们撒欢儿似的敲架鼓;有的聚在滹沱河大堤上,互相交谈村里的情况;有的挤在花花绿绿的大批判漫画专栏前面,嘻嘻哈哈地指点着嘲笑着那四个龇牙咧嘴的怪物……
王清智到底是个有心人。他不光是欢乐,更主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李庄的工程上。他倒剪双手,漫地里兜着圈子,望着那一排排新搭的大窝棚,自言自语地说:“喝!李黑牛这家伙真有两下子!喝!李黑牛这家伙真有两下子!”
我跟在他的身旁,不由笑着问:“老王,你说什么?”
他站住了,两道浅淡的眉毛向上一挑,演讲似的说:“我说人家李黑牛真有两下子!一、开工的时机抓得好,有它特殊的意义。二、开工的声势造得大,有它典型的意义。三、三是什么呀?这里的沙岗,平啦;这里的沙壕,垫啦;在这又打高粱、又收豆子、平平整整、镜面儿似的河滩地里,谁知人家又有了什么鲜招儿?莫非……”说着,两手一背,又迈开那两条有力的长腿……
半月前,我随县委工作组一到王庄,就发现了老王这个特点:嘴快腿快,脑子灵活,说话有条有理有声有色。也许是解放初期当过一段民校校长的缘故吧,笔杆儿也很利落。我总觉得他在我所结识的农村支部书记当中,算得上最有水平的一个。可是,王庄既然有这么一个领导人,为什么在农业学大寨的行列中总是跟在李庄的后面跑呢?李黑牛是怎样的一个人?老王那话,在这又打高粱、又收豆子、平平整整、镜面儿似的河滩地里,他们到底又有了什么鲜招儿呢?
大会开始好半天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请李庄大队支部书记李黑牛同志介绍经验!”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李黑牛站起来了,我踮起脚尖一看,他有五十多岁年纪,小矬个,瘦巴脸,身穿粗布小棉袄,头扎一条旧毛巾,是个土眉土眼的庄稼人。只见他手提一把明晃晃的大镐,笑眯眯地朝人群里走去。人们莫名其妙地向后闪开,好像看变戏法儿似的,围了个大圈儿。他照手心吐了口唾沫,把手一搓,抡圆大镐,呼哧呼哧刨了个大坑,然后捧起一捧沙子,高高举过头顶,让沙子从手缝里慢慢流着,厚嘴一张,说:“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伙看见了吧,这就是俺村的差距。这九百亩河滩地,表面挺平整,肥土层太薄,底下尽沙子,好比筛子眼儿,又漏水、又漏肥,种嘛长嘛,嘛也长不好。这怎能叫大寨田呀?去年,俺们从……从兄弟大队学来一手:开膛破肚,掏沙换土,重新治理它。当时俺们打了个谱儿,一年治它三百亩,两年治它六百亩,苦干三年,叫它变成旱能浇、涝能排、又蓄水、又保肥、高产稳产的大寨田。去年治了三百亩啦,今年怎么着?打倒‘四人帮’,人民喜洋洋,思想大解放,生产打胜仗。三百亩太少啦,李庄人们说,大干一冬,全部完工。要用实际行动落实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打‘四人帮’一个响亮的耳光子!完啦!”
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笑声。我使劲拍着巴掌,扭头一看,咦,老王呢?四下找寻,只见他呆呆地蹲在人群的最后面,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