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阳明入狱(2)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作者:【日】冈田武彦


“深谷自逶迤,烟霞日悠永。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垅!”表达了王阳明面对国家已经无药可医的现状,希望自己也能和《论语?微子篇》里的隐士长沮和桀溺一样,归隐山林,躬耕田园。

第二首为《有室七章》。王阳明在这首诗中叙述了狱中的生活,同时还表达了自己落寞的心情。

有室如簴,周之崇墉。

窒如穴处,无秋天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

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倏晦倏明,凄其以风。

倏雨倏雪,当昼而蒙。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

岂无白日?寤寐永叹!

心之忧矣,匪家匪室。

或其启矣,殒予匪恤。

氤氲其埃,日之光矣。

渊渊其鼓,明既昌矣。

朝既式矣,日既夕矣。

悠悠我思,曷其极矣。

明末文人钟伯敬认为第二节中的“耿彼屋漏”暗指皇帝的昏聩,第五节中的“或其启矣,殒予匪恤”则是在叙述自己的忠诚。而东正堂则认为第二节中的“日月”和第五节中的“家室”是在暗指皇帝之心。东正堂对“或其启矣,殒予匪恤”的解释是:“如果能够因此而开启君心,那我死在牢里都不足惜,表现了王阳明对皇帝的耿耿忠心。这种精神在第七节中表现得更加充分。”

第四首为《岁暮》,其中有这样两句:“ 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表现了狱中的凄惨光景。王阳明整日兀坐于这样的环境中,如木石一般,无怪乎他会在诗的开头写道:“ 兀坐经旬成木石。”

此外,王阳明还想起了远在故乡的阳明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在《岁暮》的后半段写道:“ 峰头霁雪开草阁,瀑下古松闲石房。溪鹤洞猿尔无恙,春江归棹吾相将。”

第五首名为《见月》,抒发了王阳明的悲叹之情。东正堂认为这首诗是《狱中诗十四首》中最优秀的一首(《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八《诗二》)。以下是《见月》的全文:

屋罅见明月,还见地上霜。

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

匪为严霜苦,悲此明月光。

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

胡为此幽室,奄忽逾飞扬。

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盈虚有天运,叹息何能忘!

“月光如流水”之后的数句表现了王阳明虽然悲叹自己的遭遇,但是对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第六首叫《天涯》,王阳明在诗中表示将心平气和地奔赴龙场。尽管被武宗投入大牢,但王阳明依然为自己没能匡正武宗,以及无以报答君恩而慨叹,于是王阳明在《天涯》中写道:“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

他在《天涯》的末尾又写道:“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在传说中,沧州有仙人居住,他在此借沧州喻指家乡。他用这两句诗表达了希望能够看到天下恢复太平,然后归乡隐匿的心愿。东正堂评价这两句诗说:“通过末尾两句,可以看出王阳明具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志气和大度量。”(《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八《诗二》)

《屋罅月》是《狱中诗十四首》的第七首。王阳明在《屋罅月》的开头写道:“幽室不知年,夜长昼苦短。但见屋罅月,清光自亏满。”

这四句诗再次反映了王阳明在狱中的凄惨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王阳明表达了自己对武宗放荡无度,恐会导致社稷沦丧、令宗庙祭祀废绝的担忧。

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

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

宁知幽室妇,中夜独愁叹。

良人事游侠,经岁去不返。

来归在何时,年华忽将晚。

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