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七年(833)冬,李昂当了七年皇帝之后,李德裕回朝担任兵部尚书。此时距离他上次短暂担任兵部尚书已经过去五年了。李宗闵的小动作失败,李德裕于次年二月正式拜相,成为大唐帝国庞大的宰相队伍中的一员猛将。李德裕对李宗闵的小人行径一直记恨在心。多年以前,他的父亲李吉甫曾在相位上处罚过年轻的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现在,他也要行使宰相的权利,向昔日的对手讨回公道。
首先,被李宗闵打压过的郑覃复出了,一道圣旨恢复了他御史大夫一职。按照唐朝的法例,大臣的任命应该由中书省发出通告,而非皇帝亲自任命。李宗闵抓住这个漏洞去找宦官崔潭峻,让他干预此事。崔潭峻当时任枢密使,在宦官之中权力很大。
崔潭峻比李宗闵脑子清醒,他已经意识到李德裕的到来一定会改变现有的格局。他提醒李宗闵,文宗已经当了八年天子,不再是任人揉捏的少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如果过分干涉,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李宗闵听到崔潭峻如此推脱,知道大势已去。果然没过两个月,他从宰相位置上溜了下来,被贬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他空出来的位置则由王涯取而代之。
王涯也是李德裕的老熟人。三十年前的元和三年策试案,王涯就是复审的考官之一。当年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举子发了一通牢骚,引起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的不满。王涯因为是考生皇甫湜的舅舅而获罪,被贬为虢州司马。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李吉甫的儿子拜相了,王涯也终于杀了回来,站在庙堂的高峰之上。
李德裕搞起军务、政务都是一把好手,但在揣摩圣意方面,就差点火候了。王涯工诗文,心思细密,在搞政治斗争、迎合皇上两方面都玩得炉火纯青。三十年前被贬出京不是他的错,不过是受了外甥的牵累。如今他能回朝,一定要好好抱着文宗的大腿,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成就感。
李昂迫切希望自己成为大唐的中兴之君,广开言路、广纳人才是他复兴大唐的重要手段。李德裕、王涯还朝了,李训和郑注两个新人也进入他的视线,成为他心中难得的贤才。这两个人是有名的“甘露之变”的主角,此时他们登上晚唐的政治舞台,开始了政变前夕的热身运动。
郑注是山西翼城人,本姓鱼。因为“郑”姓是大唐著名的门阀大族,他就给自己改了一个高贵的姓氏。据说他长得非常丑陋,还是个超级近视眼,知道底细的人就笑称他为“鱼郑”或者干脆称呼他为“水族”。
郑注虽然出身卑微,却是一个乱世中的人才。他懂医术,早年凭借一身医术行走江湖,结识了不少高官。襄阳节度使李愬就很欣赏他,把他推荐给了当朝最炙手可热的大宦官王守澄。从此,王守澄就成为郑注最大的靠山。
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江湖游医,能得到众多朝中权贵的青睐,足以证明郑注其不但医术不错,为人也绝对是八面玲珑。元和十三年(818),郑注竟然步入仕途了。这对于一个出身贫寒、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他先在李愬主政的襄阳做了一名小官,官名为衙推。不管怎么说,一个原本混迹江湖的人转眼成为吃官饭的人,这是郑注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有了官名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李愬向王守澄郑重推荐了郑注,说他是天下奇才。王守澄与郑注见面之后,也断定此人乃奇货可居,值得培养。王守澄是连皇帝都敢杀、小皇帝都由他扶持登基的主儿,推荐几个亲信做官还不是小事一桩。他看好郑注,将郑注从节度使手下的芝麻小官提升到节度副使的高度,离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