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
毋庸置疑,印象主义是艺术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吊诡的是,它也是最难理解的。[5]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定义它。其中,狭义的(更准确的)定义所涵盖的,包括参加1874 年展览的男女画家的艺术作品,他们都是最初自称为“无名画家协会”(Anonymous Society of Painters)的艺术家群体的成员,此外还包括在1874 年到1886 年间,以各种形式在巴黎联合举办的八次团体展览。[6] 这一群体中的核心成员是莫奈[图6]、毕沙罗、皮埃尔-奥古斯特?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 — 1919)[图7]、阿尔弗雷德? 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 — 1899)、埃德加? 德加(Edgar Degas,1834 — 1917)、贝尔特? 摩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和居斯塔夫? 卡耶博特(GustaveCaillebo_e,1848 — 1894)。其他的艺术家则声望、特点各异,从吕多维克-拿破仑? 勒毕克子爵(Vicomte Ludovic-Napolêon Lepic,1839 — 1890)和意大利画家朱塞佩? 德? 尼蒂斯(Giuseppe De Ni_is,1846 — 1884)到塞尚、保罗? 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和乔治? 修拉(GeorgesSeurat,1859 — 1891),亦位于此列。这样的历史描述虽然简单易懂,但它对印象主义的定义却欠缺美学或风格上的特性。印象派运动本身并未被清晰地界定,从审美上讲,它既包含了德? 尼蒂斯的灵巧机敏而过分注意细节描绘的城市风景现实主义,也涵盖了雷诺阿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城郊现实主义。
运动的名称本身并不能充分反映出它的面貌,因为它总是意味着,这些艺术家之间像是一种不相关的亲联关系。因为一位批评家对莫奈一幅画作(《印象:日出》,1873)的标题的回应,“印象派”这个名字渐渐被用来定义成一种现实主义的分支,它主要热衷于传达、抄录那种在一个不连续的短暂时间内触动画家视网膜的视觉现实。因为莫奈的画作都是印象的,所以,它再一次紧紧联系着对摄影的当代写作和思考。这一思想与当时在法国盛行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理论有着引人注目的联系,自然主义的首席代言人埃米尔? 左拉(émile Zola)将其定义为“以艺术家的性情来看待的万物一隅”。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印象主义赞扬那表现、转录景物时的主观性,并在某种意义上迷恋于此。这种审美取向彻底改革了风气,并清晰界定了现代艺术。
对于这一运动的当代追随者而言,另一种定义更有说服力,它可以用来分析各个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从莫奈到美国画家乔治? 贝洛斯(George Bellows,1882 — 1925)。然而,如果要让它与更历史性的定义进行调和并一致起来,那么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就难以囊括在内了,比如塞尚、德加[图8]和卡耶博特,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和团体成员一块进行展出,但却很难将他们称为印象主义者,马奈在晚期精心绘制的作品也是一样,马奈虽然与印象派并肩作画,却从不和他们一块展出,他不奉主观性和瞬时光影为圭臬,而这两点正是印象派成员的核心共识。
和现实主义一样,印象主义因为地位的差异而分成两个主要分支,它们与已建立的两类现实主义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一种,直接印象主义(Transparent Impressionism),包括主要描绘风景或城市风光的画家,以莫奈为权威,他所画的是近似视觉真实的印象。比如,莫奈的早期名作《塞纳河畔》(On the Bank of the Seine at Bennecourt,1868),人物画则有雷诺阿的《散步》(The Promenade,1870)[图87,116]。在这类风格的绘画中,画作主题是画家面前的整个视野,而非错觉空间里的清晰分明的轮廓和结构。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如何,直接印象主义坚持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性,这是它与直接写实主义明显不同的地方。观看莫奈、雷诺阿的任何风景画或人物画的观众总是无一例外地意识到,艺术家正是画面所再现的戏剧场景中的一个角色。对于直接印象主义者而言,其直接性表现在再现时记录的瞬时性,以及他们对自己面前视野的真实接受,而不是将那些空间中的三维结构摆在一起,以此作为画家的主题。印象派对看(eye)的迷恋,要远胜于其所描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