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仓健(2)

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 作者:舒明


直木奖得主浅田次郎

1997年7月17日,日本文学大奖直木奖上半期的结果被公布,获奖的作品是筱田节子(1955— )的《女人们的圣战》和浅田次郎(1951— )的《铁道员》 。

浅田次郎1951 年生于东京中野,九岁时家道中落,父母为逃避债务竟然抛弃次郎及其哥哥突然失踪。兄弟二人只好依附亲戚过活,令浅田的心灵及学业大受影响。因考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他曾游荡两年才考入自卫队,两年后退役转在商界工作。

浅田次郎从少年时代起即寄情文学,大量阅读了森鸥外(1862—1922)、谷崎润一郎(1886—1965)、川端康成(1899—1972)及三岛由纪夫(1925—1970)等名作家的作品。他从16 岁起立志写作,开始向杂志投稿,业余笔耕20余载,到40岁那年才以《被拿到还得了》正式成为作家。从此思如泉涌,以自然平淡的文字, 深刻地描绘人世的沧桑, 风格推陈出新, 感情丰富细腻。除直木奖外,他在1995 年以《乘搭地铁》取得吉川英治文学奖新人奖,于 2000年以《壬生义士传》荣获柴田炼三郎奖。小说被搬上银幕的有《情书》(1998)、《铁道员》(1999 、《到天国的一百英里》(2000)和《壬生义士传》(2003)等多部,当中以《铁道员》最脍炙人口。

《铁道员》是浅田次郎首部短篇小说集, 也是畅销书和长销书,收录《铁道员》 、 《情书》及其他六个短篇,全以“温柔的奇迹”为主题。 《铁道员》用第三人称多视角手法描述故事,并以对话来构成细腻的情节。

传统日本硬汉形象

扮演佐藤乙松的一代巨星高仓健,起初不愿意接拍《铁道员》这部戏,因为他对乙松这个窝囊人物没有兴趣。编剧岩间芳树(1929—1999)却向导演降旗康男(1934— )建议,将乙松的个人故事当作北海道的历史去写。降旗进一步决定把它当作日本战后史那样去拍,因为乙松不仅是一个只会拼命工作的愚直汉子,也是一个给国家政策和日本历史玩弄和摆布的人物。降旗又认为,亦真亦幻的“雪子探父”一场犹如“基督升天”,是神灵对为铁路奉献一切的乙松最丰厚的报偿。导演的说法打动了高仓健,令他热情投入工作,还提议“不要把它拍成悲惨的故事,要让它像五月的细雨般温馨浪漫” 。透过摄影指导木村大作(1939— )的美丽画面和众演员的精湛演出,让跟主人公同时代的日本观众,重温了自己以忍耐的名义作出无名牺牲的辛酸史。无怪日本影评界公认,电影《铁道员》是慰藉一代日本人心灵的童话。

改编自真人实事的《萤火虫》,亦是感人肺腑的作品,既编织了特攻队员死后化为萤火虫飞返故乡的神话,又为他们被国家政策及日本历史愚弄而抒发不平。影片情真、意真、景真,山冈与知子40多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借雪岭上一对丹顶鹤的欢欣跳跃而表露无遗。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的历史遗恨,借暮年夫妇专访韩国乡村而企图化解。山河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透过春夏秋冬的迷人景色和老青两代人的情感交流而得到肯定。

《铁道员》和《萤火虫》出现了高仓健绝无仅有的两次流泪画面,令铁石心肠者也看得潸然泪下。由于两部电影的动人情节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所以先后取得41亿及23.3亿日元的票房佳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