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上海进入了新一轮的“发情期”,国家政策和国际资本为这个长期委顿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催情剂。城市的欲望迅速膨胀起来。被通俗作家鼓吹起来的旧上海的风花雪月和金枝玉叶,有效地为这个城市新兴的小布尔乔亚阶层和急欲跻身于这一阶层的小市民,提供了生活方式的样板和情欲格调的指南。十年来,我们有幸目睹了诸多小市民“毛毛虫”逐步长成并蜕变为小布尔乔亚“蝴蝶”的全部经过。他们发出的尖叫声响彻东海之滨,虽然音量不等,音质有别,但已有“顺风耳”远远地听到了其中所包含的共同的意图——蛊惑人心的情欲,并被看作是“叫春的年代”来临的信号。
与中国传统的都市相比,上海的情欲地图从来就不简单。上海的传统性感带当然是春情涌动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以及用粉色的“小布尔乔亚牌”文化涂料粉饰一新的衡山路,外滩则是它的快感中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将90年代的上海仅仅看作是30年代的再版,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假想,是对30年代的一次拙劣的模仿。每次当我走进“时光倒流”、“1931年”之类的酒吧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进行着一次想象中的游历,或者是一场荒诞不经的幻梦:崭新的旧月份牌,陈旧的新油画,喝咖啡的洋人说中国话,中国歌手则唱洋文歌……
如果说,旧上海依照欲望本身的逻辑而建立起其快感带,那么,新上海的快感逻辑却不那么自然而然。新上海的情欲并不是完全发自本能欲望的自然流露,其快感带的分布也不完全是欲望的“无意识”的结果。实际上,新上海的公众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被精心地监控和调节着。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欲望的花蝴蝶卫慧令人心旌摇荡的情欲尖叫乍一响起,她的嘴巴很快就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捂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