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Robert Bernell)进入798,他租了只有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罗伯特的进入被认为是798艺术区的开始,因为,罗伯特的书店是作为艺术机构进入798的第一家。罗伯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86年开始,他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共两年),在这个城市里,他认识了80年代说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批评家李小山,“’85美术运动,南艺是当时的中心,李小山写了《中国现代绘画史》,宣布中国水墨画到此为止,引起很大争论。我每周去他宿舍交流,接受指导。所以艺术一直都是爱好。我在大学的学士论文就是和中国作家韩少功合作,研究三四十年代的一些艺术。”1997年,罗伯特创办了网站Chinese-art.com,这是一个主要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英文网站,正是因为经营这个网站,罗伯特结识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不少老师和学生。直到2008年,罗伯特这样与纽约SOHO比较:“美国的SOHO现在已经是程式化——名牌店了。画廊也不多了,798可能更像Chelsea(画廊区)。回到原来的SOHO,相似的地方特别多:艺术家进去,因为是厂房,只有冷水,不适合住。艺术家改造了它,当做家,复活了它。798原来也不适合工作和住,是艺术家进来改造并复活了它。”渐渐,进入798的“现代艺术书店”成为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等出版展览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场所。之后,罗伯特在香港注册了他的出版社,并以“Timezone 8”(东八时区)之名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图书著作。
2002年3月,早年“星星画会”的成员黄锐(1952— )从日本回到北京,在798租了一个大车间。随后,他将日本东京画廊引进到他工作室旁边的一个400平方米的车间,东京画廊在北京的分支“东京艺术工程”(B. T. A. P.)在798设立。机构老板田幸人的父亲山本孝先生曾经是亚洲艺术的先锋代表,早在1950年代初就建立了东京画廊,推荐过徐冰、蔡国强等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东京艺术工程”的展览,对在北京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了解和认可798这个空间,起到了树立信心的作用。10月,东京画廊邀请批评家冯博一策划了第一次展览“北京浮世绘”,策展人将形成于日本江户时期的美术流派“浮世绘”概念,与北京都市文化的日常性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所谓现代化与历史上的社会发展并不是没有联系,何况这是一个日本人到中国设立的画廊。北京与“浮世绘”的联系是有趣和自然的,这让观众对展览和历史文化的借用有了很准确的理解。展览画册的介绍文字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向:
“黄锐选定‘新北京’的‘购物八景’以取代‘老北京’的‘燕京八景’,并请四位女模特身着标志清朝贵族的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的服饰,在购物的行为过程中,以‘花钱买感觉’的方式,体验和反映出中国目前在购买动机和消费文化取向上的变化。当观者反复与这些模特相遇之后,不能不思考所指向的现实内容。夸张生动的行为表演性和虚拟性提示出这个时代精神崇拜的荒诞情境,戏谑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严肃的反思。
……
张小涛的油画作品《天堂》和《116楼310房》是他定居北京后,对北京‘新生活’的观察、认知与表现。他所理解的北京是充满着青春享乐主义和末世的颓废情绪,纵欲过度的糜烂景象,令他目眩,且充满着恐惧、躁动与不安。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他在北京具体而微的生存经验。‘老鼠’的蛰居与饕餮后的‘龙虾’是‘我们荒诞生活片段的抽样放大,也是我们面对这个物质化的欲望社会从心理到生理的本能的疑虑和反应’。(张小涛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