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联军在攻打章邯主力外围时,由于天在下雨,行动很不便,项羽便将大军移往陈留,此时,他接到了项梁主力被击溃、项梁本人战死的噩耗。
当时项羽根本不相信此事,但看到范增率领残余部队前来投奔,项羽这才相信叔父战死的事。项羽接受了范增的建议,主动肩负起善后的工作,着手编组溃散中的楚军。
项梁战死,安抚军心更显得重要。为巩固楚军的防御阵线,项羽下令在西线的将军吕臣接到命令后立刻引兵东回;为缩短战线,保存实力,项羽又将楚怀王从盱眙接到彭城,并以彭城为京都。
接着项羽又将吕臣大军部署于彭城东,自己的主力部署于彭城西,随时准备迎击秦军的南下,而此时刘邦的队伍驻扎在砀地。
宋义返回彭城后暗中劝谏楚怀王趁势夺回项羽的军权,以架空“项家军”。在宋义的规划下,楚怀王正式合并项羽和吕臣军团,自任总司令。
项羽怒不可遏,经范增屡次劝导,才以大局为重,交出了军权。于是,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并以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从内部牵制项家军。随后,楚怀王又将刘邦部队从项家军中独立出来,让其驻守砀阳郡,并封刘邦为武安侯。
项梁死后,楚军主力的项家军团,在宋义的规划下已削减到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不过项羽在危难中特殊的表现,却深得楚国部落领袖的赞赏,加上宋义刻意排斥,倒让项羽在楚军中声望大增。宋义暗中着急,无奈中,便把力气下在加强扶植原属“项家军”庶系的刘邦军团,用以牵制项羽,因此,刘邦在楚军中的地位骤然提高了。
定陶之战,章邯虽说胜利了,但在这段期间,齐将田荣在东方的齐鲁故地势力已日渐增大,张耳及陈余拥立的赵王,也有了实力。西方的魏豹已建立了稳固的游击基地,张良拥立的韩王也在韩地发展起来。
驻扎在定陶的章邯军和咸阳之间战线拉得太长,尤其是粮秣更是完全要靠前线自给自足。幸好作为粮仓的荥阳郡仍在秦军掌握中,短期内没有缺粮的危险。现在虽击败了楚军的主力,但周围都是起义军,章邯一时也表现得有点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项羽退守彭城后,防患措施得力,要彻底击败楚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齐地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加上有田荣这样有谋略的领袖镇守着,想在短期内攻破齐地,是不可能的。
韩王一直比较弱小,成不了大器,因此也不值得章邯担心。最让章邯感到难以入眠的是北方的赵国。因此,章邯决定马上率部渡过黄河,攻打北岸的赵军。
章邯的推测是正确的,起义军几乎没有人出面援助赵军。张耳和陈余虽擅长谋略,但在军事指挥上却是外行,赵军缺指挥将才,前线节节败退,首都邯郸也都快保不住了。张耳护送赵王退入北方军事重镇巨鹿,因为其城堡较为坚固,而且粮仓存粮充足,可以长期固守。于是章邯派出别将王离将城外团团围住,使巨鹿成了一座孤城。
此时陈余的数万人马驻守于巨鹿城北方常山一带。章邯则率领主力部队,驻扎在巨鹿南方的棘原,随时准备发动总攻击,一举击溃赵军。
情况异常危急,赵王只得派出特使突围向陈余求援,陈余害怕秦军的威势,不敢南下救赵。于是特使转向楚国、齐国、魏国等寻求援助。
楚怀王答应派军前往救援赵国,但到底以谁为大将,各军团将领议论纷纷。“项家军”当然希望由项羽担当此任,但楚怀王的人则不愿项家军再出风头。
齐国使节高陵君田显对楚怀王说:“您眼前不是有位名将吗?宋义曾告诉我武信君必败,没几天,楚军果然溃败。宋义可谓是位知兵之将啊。”
于是,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援救赵国。
宋义经验丰富,能说会道,见识远在仅有24岁的项羽之上,大家也认为由他来统领这支庞大而复杂的援军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