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乐旅 1(8)

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 作者:李贤娜


孔子的旅伴:弟子随行“团队游”

孔子不是一个人上路,“独行侠”不是孔子的风格。孔子周游列国有不少的旅伴,他们都是孔子的弟子,包括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也随行左右。孔子不是中国第一个带领团队出游的人,古代帝王出游几乎都是团队游,但他是民间“团队游”的创始人,他的团名如上已述:“周公粉丝团”。孔子带着他志同道合的团友们一起离开鲁国,浩浩荡荡地展开周游列国游说之旅,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孔子应该也设了一些紧急联系人,孔子三千弟子,来自五湖四海,鲁齐陈蔡宋卫吴楚秦,哪国人都有,像个“联合国”。弟子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南宫敬叔和司马牛这样的贵族,也有颜回、公皙哀这样的贫民。分布各地的弟子们随时为孔子解忧。

孔子的衣物:礼服常服加外套

电影《孔子》里,周润发所饰演的孔子穿着宽松不系带的灰色汉服,牵着马在雨中随便就出门了。但现实中的孔子不会这么仓促和狼狈,儒家特别讲究礼仪,他们认为衣服不仅是一种外在装饰,而且对人的内心也有制约作用,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一种身份标志,也是一种文化标志。孔子提倡穿衣打扮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客人、不同气氛下都应当不同,不同的衣服也代表不同处境。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汉服是衣襟向右,如果衣襟左掩,孔子说那就代表沦为被异族人统治,当野蛮人了。

儒家在特别庄重的场合,他们要戴章甫、缙笏、扎绅,也就是“绅士”。对于提倡“周礼”的孔子来说,绅士风度和贵族传统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种与文明有关的教养。孔子是没落的商朝贵族后裔,他在生活中极其讲究。据说,他私下里穿的衣服,不用红色和紫色。夏天如果见外人,尽管很热穿着“葛服”,也一定要在外面加上一件外衣;如果到人家里去吊丧,他决不穿羔裘,也不戴黑色玄冠。凡是斋戒祭祀,他要穿布浴衣去洗澡。每到节日,孔子一定要穿正式朝服。孔子觉得,衣服是礼仪象征,他要时刻保持榜样作用。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必然带不少于三件衣服:一件礼服,一件常服,一件外套,另外再加一些帽子佩饰。

孔子的其他行李:书、地图、古琴

孔子出行也带地图,当时春秋诸侯战事不断,各国都利用地图指挥战斗,所以春秋地图已经比较准确。孔子还会带上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必不可少的是书。好学的孔子一生都在充电,在路上当然不会忘记读书。不过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可能不会带笔墨。有趣的是,以孔子命名的文房笔墨,至今在山东曲阜十分畅销。

除此之外,孔子的行李包里应该还有古琴。孔子非常喜欢音乐,他曾几次登门向苌弘学习音乐,后又向师襄学音乐,师襄一生没见过孔子这样学琴的人,学一支新曲,从技艺学到神韵,从志趣学到精神风貌。孔子还有过光听音乐而三个月不知道肉味的经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没有音乐相伴的旅途是寂寞的,如同今天出游不带着MP3一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孔子的出行方式:马车

步行是春秋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不过以孔子当时的级别来说应该是坐车的,且是坐马车。儒家的西汉代言人董仲舒就认为坐车是有身份的象征,“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背、挑)担者,小人之事也”。孔子是“有车一族”,他经常强调“御”,认为君子要有驾车能力。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去世之时,孔子曾悲痛地说:“要了我的命啊!”但就那样他也没接受颜回父亲的建议——卖掉自己的车给颜回买口棺材。其时孔子已不做官,但按照当时的礼制,他这个级别的人出行就必须坐车,否则就乱套。所以,非常重视礼仪的孔子在那个马车受重视而牛车被认为是“贱车”的年代是会坐马车周游列国的,爱面子的他断不会乘着又慢又破的牛车或像小人一样负担徒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