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师德底线:拷问一个民族的未来 6

中国刻不容缓 作者:童南茜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与该事件中造假教授的获奖项目相关的技术成果鉴定实质上是“走过场”,参与鉴定的专家名为“鉴定”,实为“捧场”。

有网友曾就此评论说:“当前的一些无良学者,铜臭熏天也好,剽窃造假也好,这些都是丧失了起码的学术道德的表现,但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他们也知道学术的真谛在于维护公平和正义,但他们或窥测政治风向,或为钱说话,信口雌黄、颠倒黑白——就如在2007年的‘周老虎事件’中那些‘鉴定’虎照为真老虎的7位专家一样……”

这里所说的这些“专家教授”就是我们在本书前文中所说的“砖家教授”,只不过是此时他们为钱说话时,这块“砖”已换成“金砖”了。

中国的大学到底怎么了?温家宝总理有一句话可谓一语中的:“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的确,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学术腐败以及全国各地高校屡屡曝出的贪腐要案,其背后都是“钱”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由于关于教书育人的一些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让位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所致。

这种价值观的变化不但表现在一些教师、学校负责人身上,也表现在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者身上。

近几年频发的“校车交通事故”,则直接拷问着我们当前一些地方教育机构的这种价值观变化。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普及全民教育。“校车交通事故”频发后,一些地区的不恰当的“撤点并校”现象浮出水面。撤点并校使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的办学成本大幅减少,但因此使一些孩子要到路途遥远的外村外地念小学,上学成本反而比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前还要高!新的“上学难”问题又来了。我们不禁要问的是:这些地方教育机构撤点并校到底考虑的是什么?是普及全民义务教育政策,使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还是只考虑办学的成本和经济效益?

有学者曾尖锐地指出,目前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已深深卷入市场经济竞争结构中,学校越来越像公司,教师越来越像商人,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怎么改都很难如意的原因。

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述,当前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已是发生在教育价值观层面上的问题,拜金之风在教育领域内的侵袭,是我们几千年传统师道尊严等价值观所遭遇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挑战已严重地危害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底线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因为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教化、文明养成最重要的制度化场所,历来被视为社会道德的源泉,若这个方面出了问题,则将如何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和“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愿景提供教育保障?任何改革,如果不触及这个价值观问题,恐怕都难以走出这个“很难如意”的局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