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实际上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在2000年,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至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民免费义务教育。自高校扩招以来,有统计数据表明,到2007年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已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但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却反而难以看到杰出人才“冒”出来?
许多学者从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教师队伍、人才机制等方面都进行过探讨。但是,窃以为,这些探讨都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中国由于在近代史上复杂的历史原因,导致了近一百年来的反传统,这个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探讨,在此不作赘述。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中国的现代教育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以“仁义礼智信”等为基本要素的做人方面应奉行的根本的价值观;其二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人格追求。
缺少了以上所说的第一点,也就意味着缺少了人类文明中一种做人的普世价值观。事实上,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意味着将学做人和学知识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的重点只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艺,这就是为什么当前教育领域如“范跑跑”之流仅仅是能教数理化、念“ABC”而不知师道尊严为何物者大有人在的原因之一,这其实也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本质原因之一。
在以上谈到的国务院2006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问题,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曾谈到了“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的问题。他认为:“德才兼备、学术一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的确,在今天,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多么的急迫,其中师德建设尤为急切。但是,我们师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只能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缺少了以上所说的第二点,其实也就是缺少了我们在上文中说到的那种胸怀国家大局的普世价值观。试想一个没有胸怀国家大局的普世价值观的人,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学术领域内的大师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