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殷墟(二)

深度行走 作者:陈传意


《 诗经 》描写的商代,是朦胧的,浪漫的。司马迁也只能根据野史札闻留点文字,遗憾千古。可在安阳,一批尊贵文物就出土面世了。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YH127甲骨坑惊现安阳。出土17096块甲骨,其中整版300多块。我们比司马迁幸运得多。

1928年,蔡元培先生担任院长的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所,主要是考察殷墟。他一上任,就给当时驻河南的冯玉祥打电话,请求派兵保护殷墟。

甲骨内容丰富,涉及商代政治、军事、农业、天象、历法、生育、疾病、田猎、贡纳和祭祀等。如干支,即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等60组,周而复始。这是最初以60日为周期纪日,如此干支纪年,是殷人后期纪年至美至善的创制。古人用干支纪日,今农历仍用干支纪年,足见科学。有一卜辞记述殷商武丁时发生的月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载。华夏对天象观察的系统与精确,在世界文明古国中首屈一指。继王国维之后,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著名学者,都醉心考释甲骨,形成甲骨学。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秉承。唐兰的《 殷墟文字记 》《 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 》《 古文字学导论 》,据甲骨、金文提出“象形”、“表意”、“形声”三说,冲破汉代以小篆为基础的“六书”造字理论拘束,建立了科学文字学理论。在现知近5000个甲骨文单字中,能释读约1500个。不能释读的多属人名、氏族名和地名,有的可厘定其形不知其意,有的知其意却不得读。甲骨文经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形式变迁,但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成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绝无再有。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人格精神,乃至传播华夏文明、促成大一统,影响深远。

大约公元前1300年,洹水之滨迎来一支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他们从都城奄( 曲阜一带 )长途跋涉,来到北蒙( 殷 )。纵横捭阖,卓然称雄。正是商朝第二十一任国王也是最有作为的盘庚统治时期,为扭转自商王仲丁以来连续九世混乱政局,剪除前任商王党羽,盘庚毅然迁都。这里,西倚太行,东接平原,黄河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去。南跨淇水,北临漳河,洹河从中穿过。土壤肥沃,气候温润,一座繁华都市很快诞生。甲骨坑YH127出土甲骨,全部出自武丁时代。武丁心胸存远,任奴隶和工匠出身的傅说、甘盘等贤能辅政,励精图治。仅三年,就统一周边方国部族,尤其是西北的土方、鬼方、虎方及南方荆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拓展了华夏版图,促进了中原与周边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陇,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自商汤开国,至殷纣灭亡,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经历六百二十九年。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大唐也就三百多年。商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多为父死子继。国都屡迁,直至盘庚都殷开始稳定。殷墟,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稳定疆域的王朝定居的首都。

史书对这个远古王朝的记载微乎其微,大雪无痕,甲骨文并非当时典籍,而是商人占卜之辞。一条占辞,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一条记载“占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负责占卜的贞人说,妇好统领三千兵马,加入国王万人大军,共同征讨远方的敌国。这是一次大规模、具有战略意义的决战。后从其他卜辞中得知更令人震惊的信息,妇好竟是女性,并怀着武丁的孩子。

1976年,考古意外发现妇好墓,墓室被水淹没,棺椁腐烂。或许因此未被盗贼发现。随葬品青铜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共计1928件。工艺精美,雕琢精妙。钺是商代兵器,更是权力象征与军事指挥标志。一件重达八公斤的青铜钺上,铸有“妇好”。这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可断定年代和墓主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卜辞“贞妇好有娶吗”,说妇好嫁了吗?卜辞又说嫁给了三位国王。武丁希望王后妇好在阴间还会嫁给去世的商王,拥有阳间的一切。

1939年,武官村村民在王陵挖出一个迄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32公斤。辉煌无比,美丽绝伦。说明商人已拥有精湛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日寇入侵,为使司母戊鼎不落入日寇之手,武官村民曾再次埋入原墓。1946年6月重新挖出,被某官吏作为蒋介石六十寿礼送往南京。同时,无论宫殿区,还是王陵区,还发现残断尸骨,一看不寒而栗。商人屠杀奴隶祭祀祖先,有的被砍掉头颅,有的被拦腰斩断,令人发指。专家对骨骼鉴定发现,大都不是商朝子民,而是通过战争俘获的异族奴隶。古代立国之本,在于祀与戎。对祖先与自然的崇拜合为一体,对中华文明产生悠远影响。

文明,往往要靠非文明手段开创。这或许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一方面是残暴的战争、野蛮的杀戮,一方面诞生古老的文字、璀璨的文明。

殷都,经历两个半世纪。周灭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后武庚叛乱被杀,都城沦为废墟,沉凝历史本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