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字在捣乱(1)

决策的智慧 作者:【英】诺瑞纳·赫兹


在德国,177个初级实习律师被要求担任初审法官,对一起强奸案做出宣判。他们手中都握有用于宣判该案的关键信息,包括证人陈述、专家鉴定以及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条文。

然而,审判还是出现了反转。这些初审法官在法庭上评估案件时,被某个起哄者打断了。虽说在带有感情色彩的法律案件中时常出现这种状况,但在本案中,这是一个圈套—那个起哄者其实是一个演员。此案中共有两名起哄者,这些法官得面对两个人中的一位。

第一个起哄者假装是受害者的男友,他在法庭上大喊:“判5年!”第二个假装是被告的朋友,他喊道:“还他自由!”法官们被要求对该插曲做出简短的回应,并继续审判。

结果令人震惊。

虽然法官们深知自己应该忽视那两个起哄者,尤其他们明白起哄者因为和受害者或被告有特殊的关系,他们的行为要么是为被告争取宽大处理,要么是要求严惩被告,然而当法官面对嚷嚷着“判5 年”以及“还他自由”的起哄者时,他们的反应却各不相同。

那些听到起哄者大喊“判5 年”的法官多会做出平均刑期为35个月的判决,而那些听到起哄者大喊“还他自由”的法官给出的平均刑期则为25 个月,比前者短了约1/3 。

这说明,法官将判决与起哄者的偏见“挂钩”,转而将其他信息丢在了一旁。

即使一些训练有素的评估者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当我们知道自己也容易犯这类错误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比如,当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先写出社会保障卡号的最后两位数字,再要求他们写出在某个拍卖会上愿意出的价格时,他们通常会将前者当成自己的标价。即使该数字与拍卖会上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都不相符,他们还是会在无意中将其设定为自己的标价。陪审团在判决赔偿金额时,和人们买房子、投标时一样,都会受到类似的伪数字思维的影响。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人们无意中确定的数字越大,他们决定出的价格也就越高。这就是房产中介先向你介绍最贵房子的原因—与你自己定下的预期价格相比,其他房子就显得更便宜了。

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在无意识中根据某个不合适的数字做出决策呢?通常别人要求我们做出决策时,不管是必然还是偶然,我们心中都会有某种固有的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该数字是否值得我们关注。还记得第2 步给我们的教训吧?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是可以计算的。假设在该种情况下,该数字是相关的,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你是否已把自己的决策固定在某个标准上。如果是,再考虑一下该标准是否不合适或带有误导性。我们只要问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避免潜在的固有标准带来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