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见欢 (2)

香国奇才吕碧城 作者:林杉


花在南枝太俊生,仙都弹指有枯荣。

和羹早荐金盘味,零落何伤此日情。

康同璧年轻时侍父海外,漂流求学,结婚生子,后随丈夫罗昌在驻外领事馆,一会儿泰国、一会儿英国、一会儿加拿大。如今父亲结束十六年流亡生活,本应有了团聚的日子,自己却仍留居海外,居无定所,自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吕碧城很理解康同璧的苦衷,劝她功夫内求,借佛说理:

倦绣惟求物外因,自锄瑶草傍云根。

而今蕙带荷衣客,谁识天花散后身。

东方微露晨曦,春天的风拂动着薄如蝉翼的窗纱,吕碧城夜不成寐,她的心被浸泡在康同璧的情感世界里。写完这些诗,她才轻轻地叹了口气,感到有些困倦。

一九二五年初夏,沪上发生“五卅”惨案,不久吕碧城到南京看望生病的大姐惠如,在那里偶遇镇江来的沈月华女士,她们同气相求,对英人开枪射杀游行群众十分气愤,为声援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住宿龙惠旅舍时,得知馆主是英国人,遂决意另寻住处。当别无选择可栖时,沈月华坚持二人同居一室上下床,把节约下来的钱倡助沪上因罢工辍业的工人。那一晚,吕碧城居上床高卧安然,而沈月华则被蚊虫叮咬得体无完肤。次日吕碧城回沪,散百金助赈学生募捐。

接着她们二人到苏州桃花坞大街 “桃坞别院”拜访老友费树蔚。次日费树蔚到韩家巷庞氏园(今鹤园)设宴为吕碧城、沈月华洗尘,并与当地文士金松岑相见。

三杯过后,那酒力使吕碧城逸兴遄飞,她纵谈国内外时事,对英人枪杀中国无辜,义愤填膺;对军阀混战、政府无能、同胞受难,于心难忍。吕碧城的一番宏论,令在座的人无不为之愤然。

饭后漫步,金松岑热情地为碧城做导游,绕园解说。

鹤园,为洪鹭汀所建,以俞樾所书“携鹤草堂”匾额而得名。庞氏园不大,面积只二亩,布局简洁,以开朗为特色,园门南开,门厅五间,白墙花窗为屏障,出东北角门,沿曲折长廊自南而北通向全园。大厅与四面厅居中,将全园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两厅之间有不规则水池,环池叠石,遍植松柏与花卉,是全园的主景。池西有重檐梯形馆,曲廊和大厅相接,与院墙构成几个小院,是全园精华所在。

金松岑告诉吕碧城:“这个园子光绪三十三年建成后,洪氏离开苏州,一度被农务局借用,后归吴江县庞屈庐,其孙庞蘅裳又加修建,一时成为文人雅集酬唱之地。”

吕碧城说:“金先生如此熟知吴地掌故,何不写成一篇美文。”

金松岑说:“谢谢你的鼓励。久闻吕女史诗名,还是请您先吟为快吧。”

细雨如雾,模糊了园中的池水树木。吕碧城沉思片刻吟道:

娥虹身世本飞仙,神彩常流霁后天。

伴我明妆人似月,熟梅佳节雨如烟。

吕碧城停了停,若有所思,又吟道:

拾翠无从拾坠欢,十年几看六朝山。

人间何事堪回首,莫怪江流逝不还。

吕碧城对费树蔚说:“你是捷才快手,金先生有文纪事,还是请你来唱和吧。”

费树蔚不假思索,脚步踩着记忆,软语掣雷,千劫寒灰,垂叹声中突然一问,把一颗妙心捧给吕碧城:

三年几日能欢笑,意外逢君携伴来。

软语一灯留掣雷,定心千劫拨寒灰。

雨中池榭深杯识,应半笙歌倦枕哀。

左江风流垂尽矣,谈何容易剡船回。

接下来费树蔚转韵,从风骨直逼精神,诉诸启迪与理趣:

市声浩浩说攘夷,汤火魂飞有异辞。

倚柱歌声出金石,报堂英气迈须眉。

武陵招隐晋渔父,泰华登真秦孑遗。

便可一廛相料理,十洲风满去何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