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她妈妈上前拍拍放电脑的那个箱子,边拍边说:“你懂什么呀!知秋家里房子大着呢,怎么会没地方放呢!”
这么多年来,他们都是这么说话的,爸爸在否定一件事情前,一定会先同意妈妈部分的意见,然后一个“不过”之后就是另一番天地,而妈妈总会在爸爸发表意见之后说一句“你懂什么呀”。这么多年了,他们的交流方式比牛顿三大定律还难以推翻。
知夏最终还是没有执拗过固执的妈妈,万幸的是没有带那台电脑,要是她把这么个大笨蛋搬到程知秋家里,她几乎能想象得到他看她的目光。当然这主要归功于爸爸坚持要给她买新的笔记本电脑。知夏心里想要,嘴上却说不要,最后还是妈妈拿了主意,把钱塞进她手里。知夏当时感动地就差哭了,抱住他俩狠狠亲了两口。
也难怪,家里生活一直不宽裕。妈妈的身体从她懂事起就一直时好时坏,爸爸则提前辞了老师的职务,回家专心照顾妈妈。小时候妈妈生病那几年日子特别难过,后来幸好爸爸盘下一间药店,这几年才好过了很多,渐渐也有了点小康之家的景象。
爸爸妈妈从来节俭,她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好习惯。
一切商量妥当,妈妈便急着跑出去买菜。
知夏回到房间,从口袋里摸出那张南下的车票。这是晚上十点的火车票,次日晚上十点到达,刚好24个小时。妈妈起初固执地要定机票,说火车太累人,知夏坚决不要浪费,来了个先斩后奏把车票给买了。
看看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卧室,忽然间有些舍不得,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手机响起来的时候,知夏急忙打开,一看是张小觉发来的而不是乔直生,有点小失落。
张小觉:那天对不起啊。
她想起那天他冲她发脾气,回了个“没事,都过去了”。
张小觉迅速回过来:那个,今天我们就不送你了。
我们?
知夏瞬间想起乔直生。也好,以前就说好了,分离的那天,谁都不要见谁,免得伤心难过。他倒也真的遵守规则,想想也是,见了又能怎样?一个转身还不是明日天涯。
她僵硬的手指在手机上摁出几个字,发了过去。
杭知夏:好的,你们要好好的。
对方很快回过来:我还行,估计他好过不起来。
知夏看着屏幕,心里一阵酸涩。她觉得有些累,便趴在桌子上,打开通讯录翻到他的名字,看了许久,慢慢合上了手机。
晚餐时妈妈做了一大桌菜,爸爸笑呵呵地说:“好久没见着你妈做这么多菜了,知夏面子可真大。”
“吃你的。”妈妈没好气地夹了一筷子菜放在他碗里。
妈妈自然少不了叮嘱:“到了那边,要听人家的话。虽然知秋打小在咱家住过一段时间,你跟他玩得也挺好的,可现在人家已经是管着几百号人的小董事长了。住在人家家里,要千万注意言行举止,可别淘气,给人添乱。”
“妈,我又不是小孩子。”知夏不满地嘀咕。
“你妈说得对,出门在外要少说话,多听别人说。不过,也不能一味忍让,女孩子还是要有点脾气才好。不过知秋这孩子挺善良的,俗话说‘三岁小,看到老’,他来咱们家那一年也才12岁吧?可我一看到他就知道,只有咱知夏欺负他的份儿,没有他欺负咱知夏的说法。”爸爸边吃边得意地说,好像谁欺负谁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你懂什么呀。”妈妈埋怨他插话,继续说:“知秋家里不比咱家,富裕人家,规矩总多点,凡事担待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