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危机还是转机
海泉的中学时期一直都顺顺利利,身在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是拔尖,但总在中上游,擅长写作还会写诗,能弹钢琴还会写歌,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在学校里也是个低调的风云人物。
临近高考,他很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要么做文字类的工作,要么做音乐类的工作,如果能两者结合,那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算下来,中文、音乐方向的志愿他都可以考虑,当然最好的结合还是传媒类的学校和专业。
为了未来能够接近这些目标,海泉在高考那一年年初,还去打听过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系和录音系。但招生的说今年在辽宁一个都不招。他说可你们去年不是招吗?人家回得也干脆利落,“是,去年招,今年不招!”
不招?得!不招就再去问问上海戏剧学院,听说上戏也有播音主持和录音专业,结果人家那边回得更绝!“同学,你把你的沈阳口音改了,欢迎你明年再来!”
提前录取的不行,那就自己考。高考前,他填的志愿全都是北京、上海的艺术类、传媒类院校,写的专业全都是新闻、广告、影视文学、音乐编辑等等。如果,胡海泉当年遂愿,毕业后八成他会进入电视台工作,后来变成我的前辈。如果,他毕业再分配到湖南台,说不定后来能成为我的领导。如果,他干了主持,《快乐大本营》和李湘搭档的男主持人会不会叫胡海泉?或者《音乐不断歌友会》的主持人会不会叫胡海泉?那么……
可惜,高考前两天,他突发高烧不退,晕晕乎乎地进了考场,又晕晕乎乎地走了出来,最后的成绩,可想而知。
他的成绩,能接收的只有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的对外贸易管理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海泉被击溃了,他根本不记得自己还填过这个志愿,他一直觉得前面的学校,以他平时的成绩和文笔,稳进。后面两个志愿是随便填的,他哪儿知道外贸是干吗的?还分金融班和财会班?他把录取通知书一直搁在客厅的茶几下面,因为他根本没想去报到,他想的是怎么跟家里商量再复读一年。
那是1993年,被胡海泉誉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当时最大的打击。
巧的是,这所他不待见的学校,学生处的处长和他父亲相熟,知道他高中的学习成绩不错,以他在高中的正常成绩,对学校来说应该算是非常好的生源,而且他在沈阳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上,还发表过很多诗歌和散文,父亲又是一个有名的诗人,于是这位处长就给海泉的父亲打电话,说很希望这个学生可以来报到,你们家长还是劝劝他来我们学校吧,进到我们学校校方一定重视、好好培养他。
这就是人的际遇,如果海泉考上的是北广、北电、中戏、上戏,可能就淹没在一堆更优秀的苗子里,或者获得并不多的机会。正是这所学校对他的偏爱,令他可以得到比同学多得多的锻炼机会。家里和他自己权衡再三,决定还是顺利升学,不再复读。
入学第一天,他的辅导员就找到他说,胡海泉,你能文能弹,新生晚会就由你来组织吧,你来做总导演和主持,你召集同学排演节目。海泉一听,啊?刚进校就给这么大权力?给这么大一个差事?其实高中的时候,他属于上了台就不会说话的那种,在学校里倒是有头衔,文学社社长,但那就是号召大家伙一起搞创作呗,干点儿这个事还行,哪儿敢在全体面前说话、唱歌啊?弹钢琴还行,可也不能给全校弹上两个小时的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