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命不易与天命靡常

中国人的命理玄机 作者:王溢嘉


命的“本质”不会自行显现,我们只能从被揭露的命里来加以理解。

在《被牛角触死》这个故事里,当相士揭露富家子弟将于某日某时被牛角触死这个命定的结局后,出于自我防卫的本能,他想尽办法逃避,但结果还是在最后一刻被用牛角做的发簪穿耳贯脑而死。这个故事向我们透露,命具有必然的、不变的本质,而这也正是《尚书》里所说的“天命不易”——命之所以为“命”,正表示它是“半点不由人”的,不会因人力的介入而有任何的改变。就坏的一面来说,这种必然性虽然予人一种受摆布的感觉;但就好的一面来说,因为命的“不易”,所以它也是“可信赖的”。

但《雷击古寺》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古典命定论里,雷击一向被视为是在履行“神的意旨”,所以当雷电回绕古寺不去时,有人提出了轮流出寺“接受天命考验”的建议。结果,主动接受考验的众人惨遭横祸,而颤抖惶愧不敢面对考验的老头却反而得以幸免。这似乎又想告诉我们,命并非人所自以为是的那样必然,它其实是无常的。而这也正是《诗经》里所说的“天命靡常”——神的意旨或自然奥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变化莫测。就坏的一面来说,这种变化莫测给人一种不可信赖、无所依循的感觉;但就好的一面来说,因为命的“靡常”,而腾出了不少转圜的空间。

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却同时存在。此一矛盾存在,在更深的意义上,正代表了中国人对命的“双情态度”。因为有“天命不易”的观念,使人兴致勃勃地想要“窥天命”,而如果窥探到的玄机无法兑现,则可自我解嘲地将它们归诸于“天命靡常”。反之,因为有“天命靡常”的观念,使人觉得应该要多“尽人事”,而在徒劳无功、受到挫折后,又可自我安慰地将它们归诸于“天命不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