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尊重和界限 ——尊重别人 2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克里希那南达(Krishnananda) 阿曼娜(Amana


内在的自我发现绝非外在的道德行为可以替代,虽然我们的文化试图这样导向。

只有自我觉察,才能够让自己可以真正对别人体贴敏感、仁慈、关怀和觉知。要开启对慈悲的学习历程,必须先脱去制约的束缚,找到真实的自己。在那之前,我们的行为是来自于内在的愧疚,会想要去对人友好、周到、做对的事,但内心却是空虚的。当我第一次遇到我的师父时,内在有一种释放解脱的感觉,我听到他挑战所有“正确”生活的道德行径。他说,我们需要的是觉知,不是道德。然后,正确的行动会自动出现,否则我们只是持续地压抑自己而已。

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缺乏觉知又不敏感,是因为意识处于小孩状态时,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存需求。要照料自己的恐惧和没安全感的方式,可以通过静心让自己去接受和感觉那份恐惧,或是进入到我们的生存策略中。静心让我们内在恐慌的小孩得到滋养,可以接纳当下、放松恐惧,让静心的觉知意识像父母般地爱护自己。当没有处于静心状态时,我们的生存策略就接管了,它的本质是对他人不敏感的。

我们之所以缺乏对别人的敏感和尊重,也源自一个深沉的制约。通常我们的能量和行为都已经模式化了,那是小时候从照顾我们的人身上学来的。如果我们父母之一是专横暴力的,我们不只学会了当牺牲者,也学会了当一个暴君,我们常常既是受虐者,又是施虐者,端看我们当下相处的对象。丹尼·凯(Danny Kaye)的电影有一幕正好是这个情景的绝佳诠释:有个主管欺负属下,属下就再欺负属下,如此欺负下去,最后一个被欺负的是丹尼·凯,因为没有人比他职位更低的了,所以他就踢身边一条无辜的狗出气。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中都会干这样的事,这只是将我们小时候的戏码无意识地再次上演。然而,借由带着爱和了解,再度回到自己的历程中,就可以改变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静心状态,给内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自己有能力从无意识行为中回头,我曾亲见这历程在我内在发生作用。

2.邀请别人给予反馈

当内在有更大的空间时,我们会更有能力去探索无意识,比较不会认同自己的生存策略,而能客观看待这些策略。如果真心愿意揭开自己的无法尊重、没有觉知、任意和自私,并在自己身上进行内在工作,改变就会发生。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需要观照自己反弹任性的内在小孩如何行动,方法之一就是请别人给我们反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