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过去了,周恩来看看手表,尼克松把握这最后的机会与毛泽东谈论重大议题。尼克松说,无论中国或美国都无意称霸世界,或染指对方的领土。因此,我们“仍可以找到共同点,建构一个世界架构,双方均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路线上发展自己”。尼克松附带强调,“其他国家”可不一定能做到如此。毛泽东只说中国不会威胁日本或韩国,然后就转向周恩来。“你认为我们今天讨论的够多了吗?”
会谈结束前,尼克松又赶紧讲几句感性的话。他说,毛泽东冒了极大的风险邀请他访问中国。他同时指出,对美国人而言,这也是很困难的决定。主席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诚如毛泽东自己所写,“只争朝夕”。尼克松希望毛泽东知道,他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而且不仅如此。“以后你就会知道,我从不说些做不到的事,而且我总是做的比说的多。”毛泽东指着基辛格,不明就理地重复说道:“只争朝夕。”毛泽东承认,虽然他自己总是嚷嚷着要打倒反动势力,建立社会主义,不过他真心希望尼克松不会被推翻。毛泽东的最后一段话同样令人费解:“双方能够好好交谈就不错了,即使未达成任何协议也无所谓,因为持续对峙对我们有何好处?谈判为何一定要有结果?若我们第一次失败,就会有人说,为什么我们无法一次就成功?唯一的理由是我们路子走错了,要是我们第二次成功了,他们就没话说了。”
美国人离开前,毛泽东告诉尼克松他身体不太好。尼克松要毛泽东宽心,他的气色看起来不错,毛泽东回说气色是会骗人的。起初,负责为这场会谈拍照的摄影师还担心毛泽东的脸色苍白,不过后来他很高兴地发现随着会谈的持续进行,毛泽东的脸色渐渐泛红,呈现出健康的气色。双方再次互相握手、拍照之后,美国人便离开了毛泽东的书斋。
毛泽东对尼克松这个人很赞赏:“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像那些左派,口是心非。”他欣赏尼克松坦言,与中国改善关系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然后,他意有所指地暗批和中国渐行渐远的共产党盟邦苏联。“这话说得多好啊。这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心怀鬼胎的人好得多。”在他们往后的会面中,毛泽东对尼克松的评价愈来愈高。1974年,毛泽东告诉来访的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有人就清楚知道他主张什么、想要什么,而且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得到它。”不过,毛泽东对基辛格就没那么有好感。“只是一个滑稽的小个子。每次他来见我,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